第二十八章 《黃叡耕記》(第1/2 頁)
黃叡的內心是崩潰的。
自投諸葛巡第二日開始,便隨著他前往牛山村附近的租田幹平田活,期間諸葛巡只說過三句話。
“識字否?”
黃叡點點頭。
“往後每日,天氣如何,田中所作每一項事,皆要詳細記錄在冊,是為日記,不得有誤。”
黃叡又點點頭。
“孺子可教!”
然後黃叡開始了日復一日的勞作與日記,而且為了方便,他住進了孫家兄弟的宅子,諸葛巡則會不定期出現在田間,道上,牛山村……
黃叡自投入黃承彥門下,謹守本分,還十分勤快,但跟孫家兄弟開始全日制勞動以後,身體有點遭不住了。
拖著勞作一天的疲憊身體,黃叡還要挑燈寫日記,雙手水泡磨破的疼痛令他提筆都有些顫抖。
揉了揉酸澀的眼睛,黃叡將油燈撥亮些,心說一定是諸葛先生在考驗他,若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做什麼大事呢。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黃叡喃喃一陣後,繼續埋頭寫作。
“以淺壑劃田成丈寬之壟,碎平泥塊,以為苗圃,以細竹插其周遭,懸布帛其上以驅鳥獸……”
“仲春十八日,天晴,與孫和兄曬穀種,趕鳥……”
“仲春二十二日,天陰,與孫貴兄選種,以鼓風之法去癟、瘦、秕、空之種,留籽粒飽滿之種……去弱留強,真是聰明的法子……”
“仲春二十八日,細雨,以水浸種,孫貴兄言需浸泡四五日,每日換水攪拌,將不吸水之種剔出……”
“三月三日,天陰,韓里正送了些甜瓜苗,與孫和兄栽于田壟邊,孫貴兄與人去摘榆莢了……”
“三月四日,大雨,將稻種撈出淺堆,覆以稻草秸稈,每日下午灑水保溼……今日先生來了,吾問先生,為何不撒播水田,做此重複浸泡之舉,先生說,多看,多想……”
“三月七日,細雨,稻種盡數出芽,與孫家兄弟開始密集撒播,此法與叡過去所見,截然不同,孫和兄言,待其長至四五葉,三寸高,需移栽入麥田,吾望田不解……”
在牛山村,諸葛巡看著黃叡所記,暗自點頭,小子記得還算認真。
十數卷竹簡,有序地堆在一角,若一年寫下來,還真有堆積成山的意思。
可惜現在的紙張尚未普及,又正值亂世,否則諸葛巡第一件要做的事就不是種糧,而是造紙了。
“聰明,如此甚好,不過過程記述,當再詳細具體些。”諸葛巡讚了一句,又提了個缺點。
“先生,吾一直不解,記這些尋常瑣事,有何用,還望先生解惑。”
“聰明,事不在瑣碎,而在於完整,待你記完一整年,回首之時便會覺悟,自然之道,萬物之道,天時地利之道,皆藏於這些日常瑣碎之中,到那時,你便會覺得,今日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黃叡聽不明白什麼意思,直覺得非常厲害,於是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諸葛巡突然又想到一句,於是連忙補充,“未來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努力拼搏的你。”
黃叡聽著有點繞,這種感覺,和第一遍聽聖賢書一樣,但細細品味一番,便有那種觸碰到至深哲理的頭皮發麻之感。
心中不由感慨,諸葛先生年紀輕輕,就能被叔父奉為座上賓,果然深不可測!
“先生微言大義,叡感佩於心。”
諸葛巡笑笑,長輩似的輕拍一下黃叡臂膀,“甚好甚好,竹簡若是不夠,只需與孫和說,他會去襄陽拉的。”
諸葛巡臨走時,突然想到,“這部書,取個名字,就叫《黃叡耕記》如何?”
黃叡一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