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第1/2 頁)
莫長安喜歡古代文學,喜歡研究宗教及不同民族的文化。他雖然寫過懸疑和這一篇科幻,但都是因為有別的目的才寫的。
前者是因為那時候的莫長安家裡非常缺錢, 而後者,只是他在寫作方面遇到了瓶頸,所以藉助科幻徵文這個機會來學習。
比起莫長安自發而寫的《洪荒紀元》和《尋仙》,甚至是發在微博上的《六耳》,莫長安在懸疑和科幻上下的功夫似乎還沒有它們的百分之一。
莫長安雖然心有愧疚,但還是婉拒了文澤生。
等暑假他跟羅素的一戰結束之後,他應該不會再繼續在這兩個方向發展了。
其實留他們下來的不止文澤生,那位剛獲得全世界承認的科幻大家也在。他們會獲得大家的親自指導,或許有幸運的人還會被收為徒。
新來的老師約莫四五十歲的樣子,一絲不苟的三七分的髮型,穿著筆挺的中山裝,一看就很有感覺。
老師名叫鍾毓秀,是c省c大中文系的名譽教授,同時也是c省的作協主席。莫長安用手機查了一下,百科上他的作品長長的一大串,長篇、短篇數十篇,曾多次獲得茅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的提名,兩次獲得一等獎。
之後的課程並不像之前文澤生那樣講的是寫作基礎,而是更類似於大學的公開課那般,有一個固定的主題,而老師則在上邊開始他的演講。
因為老師具體講課的內容不確定,所以之前的課表上也沒有課程的內容,只有老師的名字在上面。而鍾毓秀這次給大家帶來的這一課,名叫《宗教文化與對華國近現代文學的影響》。
說是說影響,而鍾毓秀課程中說得更多的是應用方面的問題。
宗教文化對華國文學從古到今都造成了深遠的影響,而華國現代的文學更是從近現代文學中演化而來的,可以說在座的每一個人都逃離不開這個圈。
除了普通話不太標準之外,鍾毓秀講課十分風趣,偶爾會講到宗教史上的趣事,讓人慾罷不能。
不過,莫長安他看著他嘴上的那兩撇小鬍子感覺非常眼熟,似乎在哪見過。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莫長安之前寫《洪荒紀元》的時候,對佛教和道教有一些瞭解,這會兒在鍾毓秀的講解下,他自己朦朧的理解變得更為透徹。
兩個半小時不知不覺過去,中途沒有人提醒老師停下來休息,鍾毓秀的茶杯也被助教添了兩次水,這才結束了這次講課。
&ldo;莫長安,教授讓你去辦公室找他。&rdo;
鍾毓秀沒有拖堂,講完他要講的內容之後,提著他的茶杯便離開了教室。
莫長安依舊坐在第三排,整理著他上課記的筆記。莫長安並沒有過目不忘的能力,如果不及時整理的話,過段時間就會把它忘了。
助教研究生來到了他的前邊,敲了敲桌子示意道。
&ldo;哈?&rdo;莫長安回憶了一下,上一次他跟文澤生聊完的時候,似乎並沒有約好今天要過去。
研究生也知道莫長安這段時間經常來找他家老闆,看出了他的疑惑,解釋道:&ldo;不是文澤生教授,是今天的鐘教授讓你過去。&rdo;
&ldo;鍾教授?他有說什麼嗎?&rdo;
&ldo;這個倒是沒說,他現在應該在我導師的辦公室,你過去就知道了。&rdo;
&ldo;好的,謝謝師兄。&rdo;
莫長安又看了看筆記,加深了自己的印象,然後把東西都收了起來。他突然想起已經十來天沒有聯絡的山間雪,難道鍾毓秀教授就是群裡的山間雪?
莫長安猛地搖了搖頭,群裡的山間雪平時挺活躍,經常跟金國英雄他們對罵,相互嘲諷。在莫長安心中的形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