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砥礪奮進與行業深度融合(第2/5 頁)
之前也考慮過這個問題。我覺得可以縮小裝置的體積,同時調整裝置的轉向系統,讓它能夠更靈活地在狹窄道路上行駛。”
當地的技術人員阿明補充道:“還有,我們這裡的氣候炎熱潮溼,裝置的防潮和散熱效能也需要加強。而且,當地部分地區電力供應不穩定,裝置如果能配備備用電源會更好。”
蘇瑤認真地聽著大家的建議,“很好,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改進方向。小李,你帶領研發團隊和阿明他們一起,儘快制定出本地化改造的方案。我們要讓我們的裝置更好地適應東南亞市場。”
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研發團隊發現,要實現裝置機動性的提高,不僅需要調整轉向系統,還需要重新設計裝置的底盤結構。
小李在實驗室裡對著裝置模型比劃著,對同事說:“你看,如果我們把底盤設計成可伸縮的結構,在狹窄道路上可以收縮底盤,增加靈活性,在正常道路上又能展開,保證穩定性。”
同事小王點頭表示贊同:“這個想法不錯,但這樣的話,底盤的材料和製造工藝都要重新考慮,成本可能會增加。”
小李沉思片刻後說:“我們再研究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既能實現功能又能控制成本的方法。”
隨著林強公司向矩陣式管理模式的轉型和蘇瑤公司在東南亞的技術本地化改造,行業內的競爭格局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一些原本專注於其他領域的科技巨頭看到智慧交通和智慧配送行業的巨大潛力,開始加大在這方面的投資,試圖分一杯羹。
林強公司的市場情報部門發現了這一情況後,迅速向林強彙報。
在林強的辦公室裡,市場情報部門的負責人小陳神情嚴肅地說:“林總,這些科技巨頭的進入會給我們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他們資金雄厚、技術研發能力強,而且還有龐大的使用者基礎。”
林強坐在辦公桌後面,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思考片刻後說:“雖然他們有很多優勢,但我們也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們在景區智慧交通領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良好的口碑,我們要繼續深耕這個領域,同時加強技術創新,提升服務質量。”
他叫來市場部門的主管李悅,“李悅,你去重新評估我們的市場策略。針對這些新的競爭對手,我們要突出我們的差異化優勢。比如,我們可以推出更個性化的景區智慧交通解決方案,針對不同型別、規模的景區提供定製化服務。”
蘇瑤的公司也感受到了新的競爭壓力。
蘇瑤在公司內部會議上說:“大家都知道,新的競爭對手進入市場了。我們不能坐以待斃,我們要在智慧配送裝置的智慧化、環保性和成本控制方面繼續下功夫。我們的裝置已經有了預測性維護系統這個優勢,我們要進一步挖掘這個功能的潛力,同時,探索如何降低裝置的生產成本,提高價效比。”
研發部門的負責人響應道:“蘇總,我們可以在裝置的智慧化演算法上進行最佳化,讓預測更準確,同時減少不必要的硬體成本。我們也在研究一些新的環保材料,既能保證裝置的效能,又能降低成本。”
在應對新的競爭壓力的同時,林強和蘇瑤的公司也在探索行業間的融合發展。
林強公司發現,智慧交通與旅遊、餐飲等行業有著很大的融合潛力。
在一次公司內部的頭腦風暴會議上,市場部門的一名員工提出:“我們可以將智慧交通系統與旅遊行業的線上預訂平臺相結合。遊客在預訂景區門票的同時,就可以預訂我們的智慧交通服務,如景區內的無人駕駛遊覽車等。而且,我們還可以與餐飲企業合作,在遊覽車上提供特色餐飲服務,增加遊客的體驗感。”
林強聽了這個想法後,眼睛一亮:“這個思路很好。這樣不僅可以拓展我們的業務範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