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議事(第1/2 頁)
這次議事是由蕭莫主持的,開始談論的事情是關於引流淝水,需要三鎮如何配合,主簿盧錄作為總工,也參加到了議事之中。
議事的程序一直都很順利,林充和喬正還有陳公偌都表示會聽從盧錄的安排,全力配合引流的事情。
直到蕭莫說出了災民要全部安置到三鎮去之後,三位里正才皺著眉頭,向李季說道:“大人,這是何故?”
本來三鎮已經就支撐不住了,當然,林充所在的桐山鎮情況要好一些,但是也不願意再接納這些災民了!
李季沒有回答三人的問話,而是指了指蕭莫,意思很清楚,有什麼問題,你們去問他吧!
三位里正,有兩位是自己的長輩,他們不滿意,蕭莫只好笑著道:“災民的事情,確實是蕭莫想出來的,現如今旱區不是缺少勞動力麼?這些災民,有八成是可以種田耕地的漢子;而且,開倉鐵礦和建造風車,也需要幫手,所以這才將災民送到你們那裡去的!”
蕭莫說的確實不錯,人口的流失,也是三鎮的一個大問題,蕭莫這樣做,確實是保證了三鎮可以在引流成功以後,繼續耕種田地,保持興旺,但問題是,風車就算建好了,也趕不上春種了,要一直堅持到秋收,三鎮才有糧食,這好幾個月,到哪裡弄糧食去?
雖然林充和喬正還有陳公偌三人都按照李季的話,帶了不少車架子來縣城,但卻不知道是讓他們來裝糧食的,不然的話,只怕三人就不止是帶這麼一些車架子來了。
看出了林充三人的擔憂,蕭莫便說道:“三位放心,既然三鎮能接納災民,那麼按照數量比例,縣裡也會給三鎮發糧食,但是因為縣裡現在糧食緊張,所以只好將豐平倉壓箱底的三千石糧食都拿了出來,這些糧食,就看你們要不要了!”
聽到有糧食,林充和陳公偌都兩眼放光,只有喬正還能保持冷靜,桐山鎮的災情不是很嚴重,比長樂鎮和橋安鎮要好多了,喬正問蕭莫:“別給我們耍虛的,你先說說,這糧食和災民,怎麼分?”
蕭莫道:“很簡單,災民一共四百人,其中老弱孩童佔了一百,還有三百,都是勞動力,這些災民,到了你們鎮上以後,就要讓他們在地上落腳生根,從此成為你們的鎮子裡的居民,當然,按照人頭,糧食縣裡會分給你們,比如桐山鎮,只有三到四個莊子遭了災,用不了許多勞動力,便分七十個災民過去,其中能耕種的漢子五十人,還有二十個老弱孩童,這七十人,可以分到糧食五百石!”
說完之後,蕭莫又對陳公偌道:“橋安鎮的災情較為嚴重,就分一百名漢子,四十個老弱孩童過去,然後分到糧食一千石!”
聽到橋安鎮分到一千石糧食,喬正的臉抽了一下,但是不動聲色地繼續聽蕭莫說著:“諸位,長樂鎮因為要開採鐵礦,補充勞動力,還有建造風車,所以餘下的災民,都得到長樂鎮去,而剩下的一千五百石糧食也分給長樂鎮!”
“哼!”蕭莫說罷,喬正立即臉色一變,對蕭莫說道:“為何他們兩鎮,一個一千五百石糧食,一個一千石糧食?”
蕭莫道:“岳父莫急,剛才不是說了,按照災民的比例,分配這些糧食,有了五百石,估計也夠桐山鎮堅持到年底了,到了秋收,糧食便有了,還稀罕什麼?”
末了,蕭莫對林充和陳公偌說道:“兩位里正,蕭莫是晚輩,但也還是要在這裡說一聲,國家安樂,則百姓為民!國家多難,則百姓為芻狗!這些災民,都是我華夏的百姓,切不容有失,既然領他們去了,就得為他們負責,除了抓緊趕工,帶領他們建造自己的房屋之外,還要兼顧災民的情緒,避免出現矛盾,有了矛盾,也要及時解決……”
交待了許多,蕭莫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和剛才在喬正面前耍無賴的表情成了鮮明的對比,見蕭莫這樣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