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老爺和小五(第1/2 頁)
京兆尹諸葛謹言住在官邸中,人人說他是個財迷,貪汙不少,可卻沒人見他從那座簡陋的官邸搬出去。 正月末。 京兆尹官邸來了一個稀客,不出意外將會榮升大理寺卿的魏不徇。 這兩位京官青年派的中流砥柱其實並不相熟,所以對於魏不徇出現在京兆尹官邸,才用上稀客二字。 給魏不徇開門的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年,他看到魏不徇以後一下子就慌了,趕忙往屋裡跑。 “老爺!老爺!” 一點也不像京兆尹身邊的人,起碼缺了穩重。 魏不徇有些尷尬,這……進還是不進? 大中午的諸葛謹言這才起床,甚至都沒穿好外衣,打著哈欠:“小五啊,好歹你也是我身邊的人,能不能穩重點?咋咋呼呼的成何體統啊。” 自幼跟著老爺的少年嘟嘟囔囔道:“大理寺的魏大人來了。” 諸葛謹言正準備用臉帕擦臉呢,聽到這話差點沒把帕子掉地上:“他來我這幹嘛?不會是抓到我什麼把柄了吧?” 小五說道:“那應該不是,沒看到魏大人穿官袍,也沒帶捕快。” 諸葛謹言擦了擦臉,清爽了許多:“他人呢?” 小五哎呀一聲:“剛才太著急忘了他還在門口呢,我這就去把他請進大堂。” 說完小五又急匆匆跑回了官邸大門口。 諸葛謹言無奈的笑了笑,“演技還有待提升啊,每次放人的時候,就你小子演的最差!裝死也裝不像……” 諸葛謹言一邊吹著口哨,一邊慢悠悠的洗漱,絲毫不急著去見魏不徇。 魏不徇在大堂等了諸葛謹言大概一刻鐘才等來這位京兆尹大人。 一上來諸葛謹言就說道:“哎呀,公務繁忙,讓魏大人久等了,實在是失禮失禮,正好午飯了,我已經命人準備好了飯菜,給大人陪個不是,不如我們移步飯堂?” 魏不徇略微不悅道:“可剛才這位小兄弟說,諸葛大人您是睡過了頭啊?” 諸葛謹言略顯尷尬,他瞪了一眼小五,小五委屈的低下頭:老爺你也沒說個啥原因啊,我只能實話實說了。 諸葛謹言強行微笑著領著魏不徇去了飯堂,魏不徇遣走了跟隨的兩米大漢百里儉。 魏不徇看著諸葛瑾言身邊,自家老爺還沒動筷就已經狼吞虎嚥的小五,滿臉都是問號。 諸葛謹言不僅沒有責罵,反而不停的給他夾菜:“吃這個,我特地讓劉姨做的雞腿,咋樣?” “好吃好吃~~”小五一邊吃還一邊說道:“吃啊,再不吃一會兒小五可就吃完了。” 諸葛謹言揉了揉他的腦袋:“慢點吃,沒人跟你搶,後廚還有呢,吃不完的。” 魏不徇看著這兩人,哪裡像是老爺與下人?更像是一對兄弟。 魏不徇本想說話,諸葛謹言打斷道:“大人想說什麼便說吧,您身邊那位大塊頭聽不得的東西,我這僕人聽得,因為我聽得,他便聽得。” 這諸葛謹言果真是個聰明人,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傻不拉嘰的。 但魏不徇知道,這種懂得藏拙,且左右逢源的人,才能在京城這地界有立足之地。 “建康末年,潼關之戰,糧草告急,當初負責後勤補給者,是當今的越王。”魏不徇輕聲說道。 諸葛謹言撓了撓眉毛,“大人與我說此事作甚?” 魏不徇看著吃飯的小五:“那一年,潼關身後的蜀州就是糧倉,蜀州有一郡,名為南山郡,當時郡守數次上書彈劾越王侵吞倒賣糧草,事後又強行到南山郡徵糧,那一年,南山郡餓死了很多人。” “不過南山郡守的彈劾奏章還沒有出蜀州,就不翼而飛了,不久之後,南山郡守病重亡故。” 諸葛謹言又撓了撓鼻子,“大人想說什麼?” 魏不徇繼續說道:“南山郡有一個鎮,叫平函鎮,平函鎮有一個村叫小溪流村,小溪流村有一戶人家,複姓諸葛…” ……………… 建康二十年,建康帝於六月崩,竇氏扶三歲幼子即位,垂簾聽政。 同年七月,蜀州以北,大唐西北門戶受到以金帳王庭為首的數國聯軍攻打。 戰爭持續到了臘月。 而那一年的蜀州南山郡,很多人都沒熬過那個冬天。 一個從村裡拿著家裡僅存銀錢出門的十歲少年要出門去討生活了。 想要活下去,必須要離開南山郡,去外面尋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