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4章 1013張魏入套(第3/4 頁)
至於下首的鄧子龍這會兒更是不敢多言,這些哪裡是他能說話的。
“如此看來,我當初想調他去大同,接替馬芳,看來還要不得。”
魏廣德終於繼續說道,“要是他去了大同,怕是轉天就讓俺答汗又反了。”
只能說,李成梁提出的建設寬甸六堡的計劃,碰巧正中了張居正和魏廣德的軟肋。
張居正是想著儘快做出一些事兒來,好提升他的威望,能在朝臣中心中儘快超過高拱,讓人不再想要他復出。
開疆拓土,還有比這更好的提升威望的辦法嗎?
沒有。
而他魏廣德在聽到這個計劃時,因為是針對建州女真部王杲的計策,所以順理成章的只考慮了藉此機會剷除北面的遼東,不給大明留下亡國的隱患。
李成梁歪打正著,讓他和張居正都沒有識破他的謀畫,一下子全都進套了。
不過事態發展到現在,遼東的仗是必須打的,否則朝廷顏面無存。
只是魏廣德現在覺得棘手的是戰後如何安置李成梁,這個人是個麻煩,挑事兒的麻煩。
北邊好不容易形成了多年不見的和平態勢,魏廣德也不打算破壞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北方的邊民因為虜騎時常侵擾,生活本就困苦。
若是因為李成梁,讓戰事再起,貌似並非天下之福。
可是,若是卸磨殺驢,在遼東戰事結束後就把李成梁調回京城閒置,對朝廷威望也是有影響的。
想到這裡,魏廣德不由得想到了西南。
要說大明北面大體上和平了,也就是西南還時不時有土司作亂,另外就是雲南報,緬甸那邊局勢不穩。
不過雲南的簡報,都是很多年以前的事兒了,緬甸的亂局似乎正在平息,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向京城報送過。
對此,魏廣德還是有印象的,誰叫他記憶力不錯,當初在翰林院看過不少文書,其中就有兩事讓他記憶猶新。
一是嘉靖九年是,時任雲南巡按御史劉皋曾上奏,陳言採買寶石之弊,揭露了孟密同葡萄牙人“西洋番舶”進行寶石貿易的情況,也批判往年採辦寶石時孟密“故違稽遲”的行為。
關鍵是,當時他已經透過和緬甸人的溝通,瞭解到此時緬甸一個新王朝正在崛起,且四處攻城掠地壯大實力。
而此時大明也向其採買寶石,無疑是助漲其經濟實力,讓他大肆出兵搶佔地盤提供了軍費。
大明對面外的政策,一向是讓其維持現狀,不要發生大的兵事。
但實際上,大明的命令在緬甸不過是一紙空文而已。
嘉靖六年,孟養國主思陸的兒子思倫聯合木邦國主罕烈以及孟密國攻佔阿瓦城,殺死阿瓦王莽紀歲及其妻子兒女,立其一族莽卜信為阿瓦國王,三國分佔了阿瓦的土地。
於是,阿瓦國遣使到雲南嚮明朝當地政府哭訴,然而云南布政使司居然沒有及時向北京呈報此事。
雖然之後,明朝派永昌知府嚴時泰、衛指揮王訓前往當地勘查實情。
結果思倫聞訊在夜間派兵到明軍暫宿的驛館喧譁鬧事,並焚燒驛館,殺死齎金牌千戶曹義,嚴時泰等勢單力孤,倉皇逃回雲南。
此時,因正值安鳳之亂,明朝沒有閒暇進一步追究,從此在緬甸的威望大大消退,為日後發生更大的禍亂埋下伏筆。
嘉靖七年,雲南總兵官沐紹勳、巡撫歐陽重派遣參政王汝舟等人再次到達緬甸,探訪各方土司,勸告其息兵休戰,不要違抗明朝的命令。
此時,孟養國思倫等不想將與明朝的關係弄得更糟,各自願意進貢象牙、土錦、金銀器等物品,而且願意退還當初搶佔的土地,為自己的過錯而感到悔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