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鄭國,鄭國渠(第2/2 頁)
鹼地,而且達到豐產豐收之目的。
《用注填閼治水,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鍾,是已關中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並諸侯!》
趙政更是有著清楚的前前世認知,歷史上正是有著鄭國渠的存在,才會使得關中八百里秦川地區成為古代中國至為重要的糧倉之一。
考古學家經過多番測量考察發現,當年鄭國渠的灌溉農田面積達到118萬畝,也有人說是280萬畝,但無論是118萬畝還是280萬畝,其灌溉面積都在萬畝以上,這是無須爭辯的事實,它有效解決了當時秦國農業最重要的灌溉問題。
而且,鄭國渠所採用的乃是“泥水灌溉”的方式,大量黃河水灌溉田畝,它極大降低了關中地區土地鹽鹼度,改善了鹽鹼地的水土,從某種程度上看,它增加了秦國的良田面積。鄭國渠的出現極大提高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發展,使關中成為沃野糧倉,從而為秦始皇統一六國打下了經濟基礎。
這一點,從隋唐爭霸就能看出來,自關中起家的李氏,可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了。
目前對於正在不斷擴張的秦國來說,這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農業的穩定發展意味著可供養的人口數穩步增加,這無異於為秦國軍隊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源。
此外,對於戰爭來說,兵糧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據史料記載,鄭國渠所灌溉的百萬畝良田所提供的軍糧,足夠秦國60萬軍隊數年食用。
如此一來,蜀中的都江堰和關中的鄭國渠猶如秦國兩翼,不僅給秦國提供了穩定可靠的戰後方供給,還在一定程度上成為秦國的強大助力。
所以這鄭國渠,秦國是修定了,趙政拿出了魄力,金口決斷,“不知道依鄭大家所見,這需要多少預算?”
預算?
眼見非但鄭國不解,百官也大多不明所以,趙政直白道:“就是這涇洛總工程,所需要的財力、物力、人力。”
鄭國給出的答覆,正好卡在秦國的軟肋上面。
十萬民夫,十年穿鑿!
聞言,呂不韋頓時雙眼放光。
趙政亦是眼前一亮。
不是沒有朝中大佬看出這鄭國目的不純粹,然而這涇洛工程通水之後,就算沒有鄭國所言惠及八百里秦川那般誇張,但僅是基本的水田,這關中也將成糧中。
十年而已,秦國等得起。
十年之後的秦王政,也不過是二十有三,正是出關定鼎的好時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