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烤火記憶(第2/7 頁)
米瓤或是從山上撿回的枯樹枝和木頭塊,堆成小山丘形,中間再澆點兒煤油,火柴點燃後,再使勁兒吹吹,使其快速燃燒起來,火苗就立刻映紅周圍的每張笑臉。人們伸出雙手,舒展雙腿,圍攏到暖和的火光前,火焰把熱氣傳遞到每個人的身上,也把一種生活的和氣送到了每個人的心底。
我們幾個小孩子也圍坐在火堆邊,伸起小手,抬起小腳丫烤起火。有的小夥伴會在火堆邊緣處,投幾顆花生,不一會兒,再用小棍子扒出來,剝開之後,就成了香噴噴地炒花生,還有的小夥伴會放幾個山芋在火堆裡燒,待找出來時,已成了黑乎乎乎的“焦炭"。
那時,"烤火"成了村裡家家戶戶寒冬裡最好的取暖方式。家裡有老人或者小孩兒更是離不開這堆"火“,不僅使室內暖和,也可以使洗的衣服儘快晾乾。
而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居住在城市裡的人怕是極少有過“烤火“的經歷。各式各樣的取暖裝置讓人應接不暇:空調、電暖器、地暖等等,即使屋外寒冰百丈,室內也可以溫暖如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小時候,過年要穿新衣服,口袋裡裝上幾顆糖果,拿著幾個鞭炮,滿村子跑。沒有網課,沒有手機,沒有遊戲,沒有信用卡,無憂無慮,只有歡樂的童年。
那時候流行串門,民風淳樸到都沒有院牆,當然也是貧窮。無論到那個叔伯鄰居家,都會就地挖個坑,或者支起一口廢棄的大鐵鍋,點上秸稈,樹疙瘩,或者樹葉子,點燃升騰,男女老幼圍攏過來。眼裡光芒閃爍,互相撈起家長裡短。忘記了一年的疲憊,熊熊之火暖了身子,也暖了心。
烤火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取暖方式。在寒冷冬天的夜晚,如果有人在街上生起一堆火,不一會便聚集很多人圍著火堆烤火,火苗一閃一閃的,映著大人們黝黑的臉龐,在一起拉家常,會說這家收成好不好,那家添了幾隻羊,這家閨女嫁的人家好,那家對老人不孝順等等。
小孩子則在火堆旁和人群裡面竄來竄去,無憂無慮的嬉鬧,雖然是寒冷的冬夜,卻也感覺暖意融融。直到柴火燃燒的只剩灰燼,人們才漸漸散去,各自回家鑽進冰冷的被窩,蜷縮成一團,得暖好長時間才敢伸開腿腳。有時候大人會拿上幾塊地瓜,扔進火堆裡,待火燃盡了,地瓜也燒熟了,剝掉焦黑的外皮,露出金黃色的瓜肉,熱氣騰騰,小孩也不怕燙嘴,狼吞虎嚥的吃上幾口,甘甜的滋味很是過癮。有的孩子在烤火嬉鬧時不小心把棉衣服燒個窟窿,回家會被大人臭罵一頓。
懷念這樣的烤火 ,懷念兄弟姐妹圍在親人旁邊的溫暖。火鉗由大人掌握,小孩子是不允許拿火鉗的,柴火的大小控制,一切都在大人的控制之中。為了維持柴火的旺盛,要時不時會用火鉗去撥打那逐漸暗淡的大樹根,“火要空心,人要誠心”,邊用火鉗架起柴,邊對我們說著這些為人做事的道理,人聚的多,柴火就加的多,溼材火燒的黑煙,有時眼水都會燻出來,有時拿起吹火筒對著火猛的一吹,火星便四處飛濺,偶爾有火星濺在面板上,灼得有點疼,有時衣服和鞋子都會燒出洞洞來,看著火星起了又滅了,一直聊到大家各自回去睡覺。
那時候的冬夜,屋外一片漆黑 ,寒風呼嘯著大地,村的各家各戶都會在自家的小小的柴火屋裡烤著火,享受著冬天的溫暖,農村現在家家戶戶都還會專門做一個烤火房間出來,只不過烤火裝置更高大上了,燒的是柴火,有專門的煙囪出去,還能做菜,過年走親戚,大家都是坐在烤火房間閒話家常。
米雲記得小時候的冬天 ,太冷了。家裡人的手上腳上經常都會生出凍瘡,一條一條的裂痕分佈在手上腳上, 稍一觸碰碰, 就鑽心般的痛 ,手指腳趾紅腫得就像地裡的紅蘿蔔。烤火到一定的時候,紅腫的手腳便奇癢難耐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