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7 章(第1/5 頁)
“殺無辜之人, 可否?”
“不可。”
“若此無辜之人與爾無親無故, 可否?”
“不可。”
“若殺此無辜之人, 可救百人, 可為否?”
“不可。”
“若百人中有爾妻子故舊, 可為否?”
“不可。”
“若此無辜之人無親無友,百無一用,而百人皆子孫滿堂,德比周公, 才比管仲,可為否?”
“不可。”
“若殺一可救千人, 可為否?”
“不可。”
“萬人,可為否?”
“不可。”
“天下?”
“不可。”
“戰亂止息,河清海晏, 太平永存, 可為否?”
“不可。”
“善不治國, 慈不掌兵,以爾之原則行事,縱是治世亦難為之,遑論逢此季末之世。優柔寡斷,必失良機;婦人之仁,將縱大惡。天下若入你手,恐多患於獨夫百倍。”
“或是如此, 或非如此。卻不知公子意下如何?”
“當今天下, 需霸主, 奉王宣詔,統合諸侯;需驍將,衝鋒陷陣,一掃六合;需智士,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需醫者診病救人,需儒者繼啟絕學,需能吏鋤奸掃惡,需力士耕田勞作,需步卒填命溝壑。卻不知爾,意下如何?”
“備欲為不殺一無辜而救天下者。”
“痴兒妄語。以我觀之,縱爾起聚大業,必不免崩於俯仰。”
“前路未可知曉,備但求見善必為,寸步寸進,天道求善,必不負有心人。”
“天道無情,常困善人……罷了罷了,爾心匪石,豈可轉也,多說無益。”
“那不知——”
“多說無益的意思就是,莫再扯這文縐縐的話了。”
以茶代酒,主家先一口飲盡,
“燕人張翼德,甘為痴兒粉身碎骨,至死方休。”
————————————————————
“主公?主公?!”
對上從事祭酒程畿擔憂的目光,劉備本想擺擺手,示意自己無事。一抬手,卻不見茶杯,只看到滿手鮮血,駭了一跳,在劍就要被扔出去的前一秒,才陡然驚醒,忙壓下情緒,儘量平靜的問道:
“情況如何?”
“探騎回報,離谷口只剩不足十里,如今日辰時出發,不到午時就可出谷。”
劉備心不在焉的點點頭。安樂谷他並不陌生,詢問程畿,只是為了掩飾方才的失態。他聽著程畿繼續稟報,不知不覺中,思緒又飄回了剛才那個夢裡。這十年來,關羽和張飛是他夢中的常客,但多半是他們慘死的場面。瓢潑的大雨,赤紅的土地,瀕死的嘶吼,而他只能木然的站在一尺之外,那兩雙流著血淚的眼睛狠狠的盯著他,無聲的質問自己為何不替他們報仇。
方才,是他十年來,第一次夢見與張飛的初見。
那似乎是更久遠的,快四十年前的事了。
“殿後的軍隊也已跟上了大軍,損傷並不大。曹軍的目的似乎只是將我們逼入這安樂谷,並不會深入谷中追擊。軍師錦囊中所料果然無錯。”
錦囊。
聽到這兩個字,劉備才再次如夢初醒,從懷中把開口的錦囊掏了出來。在益州時,諸葛亮在應平行刺的第二天,交給他了三個錦囊,道若遭兵敗,便開啟第一個錦囊。錦囊中除寫明曹軍困於內憂,不會窮追不捨,還寫到在與曹軍周旋於襄樊之際時,馬良已攜蜀錦金銀自佷山前往武陵,召集堆谷、酉谷一帶的蠻夷,以確保西歸之路無阻。這些蠻夷的君長大多都曾受過劉備的恩惠,馬良又非空手而去,許以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