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頁(第2/3 頁)
獨立自由是我們的理想。
我們戰勝了多少苦難,
才得到今天的解放。
我們愛和平, 我們愛家鄉。
誰敢侵犯我們就叫它滅亡。
東方太陽, 正在升起,
人民共和國正在成長,
??
‐‐‐王莘:《歌唱祖國》
韓戰中的幾位重要人物在半個世紀中相繼故去。
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在戰爭爆發前6 年去世。
在完成雅爾達交易後不到兩個月的1945 年4 月12 日, 這位連
任三屆的合眾國總統死於美國喬治亞洲溫泉, 終年63 歲。
他沒有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和戰後分贓計劃的實現。
蘇聯大元帥約?維?史達林於死於韓戰期間。
他於1953 年3 月5 日在莫斯科逝世, 終年74 歲。
他比羅斯福幸運, 他看到了雅爾達那場交易的結果‐‐‐這個
結果與他和羅斯福的交易清單大相逕庭。
戰後的新中國出乎意料地崛起, 衝破了雅爾達的既定格局。
這是一個出乎史達林原來預料的結果。
雖然他與中國共產黨人在意識形態上是盟友‐‐‐就像與南斯
拉夫狄託們一樣, 但在相當程度上傳承了帝俄傳統的他也明白: 他
再也不可能以對蔣介石的那種傲慢來對待中國人了。
這一點, 他從那個愛吃辣椒的毛澤東身上已經有所領教。
雖然美國軍隊在亞洲的朝鮮半島被牽制有利於蘇聯的全球戰
略利益, 使他遠離戰火就能削弱美國這個頭號對手, 從而確保他在
歐洲的戰略利益, 但在戰火中崛起的新中國已絕非當年那個仰人
鼻息之邦這一點, 又未必是他原來預料的結果。
你能說他走的時候沒有一絲惆悵之情?
兩位始作俑者‐‐‐也就是設局者, 都沒有看見戰爭的結局。
參與設局者哈里?杜魯門看見了結局, 帶著一腔悲涼之氣。
他把美國帶入了一場不該進入的戰爭, 而且連收拾殘局的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