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第1/3 頁)
三兵團政治委員賴傳珠患病離職休養, 由鄧華兼任第十三兵團政
治委員。
第十三兵團的領導幹部可以說是黃金搭配。
風度儒雅、狐步舞跳得極好的鄧華, 1910 年4 月2 日出身於湖
南郴縣一個書香世家, 原名鄧多華, 字實秋。祖輩三代都是教書
匠。他自己7 歲就進私塾發蒙, 一直是個勤奮好學、聰穎過人的好
學生, 老師常誇他過目不忘。12 歲考入頗有影響的美國教會學校
‐‐‐郴州新華高等小學‐‐‐啟蒙教育就是中西合璧。
美國人可能沒想到, 美式啟蒙教育為自己栽培出了一個對頭。
1925 年秋, 15 歲的鄧華到長沙考入嶽雲中學, 和那個時代的
許多熱血青年一樣, 常常參加罷課和遊行示威活動。他在一篇題
為《論青年的人生觀》的作文中就呼喊出他的一腔報國熱情:
&ldo;嗟乎,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 青年人當報效祖國, 挽救國家危
亡, 解放億萬生靈!&rdo;
大革命的時代, 這樣的青年多為共產黨所吸納, 鄧華當然不會
例外。1927 年, 17 歲的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次年, 朱德、陳毅領
導湘南暴動時, 他跟隨朱軍長走上了井岡山。以後, 18 歲當連黨代
表, 22 歲成為師政治委員, 直到擔任縱隊司令員和兵團司令員時也
不到40 歲‐‐‐筆者常納悶現時電影電視上那時候的營長連長怎
麼個個看上去都是些四五十歲的半截老頭。
抗戰爆發後, 鄧華曾任八路軍第一一五師第三四三旅第六八
六團政治委員, 參加過平型關戰鬥。建立晉察冀根據地時, 與宋時
輪組成宋鄧支隊深入冀東, 組織領導了著名的冀東大暴動, 之後任
晉察冀軍區第五軍分割槽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抗戰勝利後奉中央命
令率五分割槽部隊挺進東北, 當過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司令員。七
縱據稱是東北野戰軍中最&ldo;野&rdo;的部隊, 只有鄧華和陶鑄能鎮得住。
該部後來編為第四十四軍, 爾後在全軍整編時與八縱改編的第四
十五軍合編為第五十四軍, 1953 年入朝參加了最後一戰‐‐‐金城
反擊戰。
在長期的戰爭經歷中, 鄧華常常是軍事工作和政治工作一肩
挑, 特別有政治頭腦‐‐‐這種戰將往往能比一般的勇悍型戰將有
更寬廣的馳騁舞臺。
韓先楚是出自徐海東將軍紅二十五軍的一名戰將。
他16 歲參加紅軍, 跟隨徐海東從鄂豫皖長徵北上陝甘, 從來
都是打惡仗、打硬仗的角色。抗戰初期, 韓先楚擔任過八路軍第一
一五師第三四四旅第六八八團副團長。1938 年曾配屬劉伯承的第
一二九師攻打馬莊。當時, 因敵人火力猛烈, 部隊節節後退。就在
指揮戰鬥的劉伯承心急火燎之際, 突然從望遠鏡裡看見一個小個
子提著駁殼槍怒氣沖沖往前奔, 後面忽喇喇跟著一群人; 又見前面
退下來的部隊一看見那個小個子, 全換了個人似地掉頭折身潮水
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