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頁(第2/3 頁)
軍回國??
朝鮮境內犧牲的志願軍烈士大都留在了朝鮮三千里江山之
間。
包括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
這件事本來是個很難處理的棘手問題, 中國人的傳統是活要
見人, 死要見屍, 遺骨都要運回故鄉入土為安。然而大家一聽說毛
主席的兒子也是安葬在朝鮮, 沒有人再有異議。
中國人民對這位有過偉大功績犯過嚴重錯誤的領袖一直滿懷
深深的感念之情, 除了更深層次的原因外,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由
頭。
然而毛澤東卻畢生精心收藏著愛子的衣物和遺物。
按韶山風俗, 逝者生前遺物, 特別是衣物, 都要隨之焚毀。
這一次, 故土情結很深的毛澤東違拗了故土的風俗。
多年後, 當他又一次回到故鄉時, 寫下了一首著名的詩篇‐‐‐
《七律?到韶山》。
其中最著名的兩句就是:
&ldo;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叫日月換新天。&rdo;
哦, 贏得戰爭的毛澤東, 痛失愛子的毛澤東??
1958 年3 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三軍撤軍回國。
3 月9 日, 平壤6 萬群眾舉行盛大歡送會, 100 多名白髮蒼蒼的
阿巴吉、阿媽妮擁上主席臺, 將一束束鮮花獻給了志願軍代表。
當他們駛入國門之時, 丹東市萬眾空巷, 歡迎子弟兵歸來。
4 月以後, 第十六軍、第五十四軍、第一軍、第二十一軍相繼撤
軍回國。
10 月, 志願軍最後一批部隊撤離朝鮮。
21 日, 志願軍司令員楊勇上將、政治委員王平上將率總部官兵
來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 向留在這裡的戰友們告別。
24 日,&ldo;朝鮮人民致中國人民志願軍將士的感謝信&rdo;由朝鮮最
高人民議會代表派專人送達北京。至8 月底, 這封信上已有
6827000 餘人簽名‐‐‐這個簽名人數, 是當時北韓人口數的2??3。
也就是說, 除了嬰幼兒, 朝鮮北部幾乎全體人民都簽了字。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