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第2/3 頁)
分的後備兵力, 更要注意敵人可能前來進攻的防禦據點, 如仁川
‐‐‐漢城和鎮南浦‐‐‐平壤地區。
可惜全沒有起作用!
形勢瞬息萬變, 還得未雨綢繆。
8 月下旬, 根據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建議, 中央軍委決定, 調位
於華東地區準備用於解放臺灣的第九兵團( 轄第二十軍、第二十六
第四章
兵行詭道
老麥克仁川登陸
廟算玄機
小參謀北京預警
軍、第二十七軍) 儘快集結於津浦鐵路附近, 作為東北邊防軍的二
線兵團; 在西北地區剛結束剿匪作戰的第十九兵團( 轄第六十三
軍、六十四軍、六十五軍) 則集結於隴海鐵路附近, 作第三線部隊。
8 月26 日, 周恩來再次召開國防會議, 檢查東北邊防軍的準備情
況, 決定從第四野戰軍各部隊抽調10 萬老兵, 準備於開戰後補充
一線兵團。會上還估計到戰爭第一年傷亡將會有20 萬人左右, 並
要求準備相應的醫療力量。
會議同時決定向蘇聯訂購裝備, 加速空軍、裝甲兵、地面炮兵
和高射炮兵建設, 要求各兵種制訂3 年建軍規劃, 以適應一旦參戰
的需要。
後來戰局發展, 處處證明瞭這些決策的英明、正確、及時。
8 月27 日, 毛澤東將調集兵力的決定, 電告正在西北的中國人
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彭德懷。
臨陣吹風!
9 月1 日, 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武官柴成文被周恩來電召回國,
當夜, 柴成文按與倪志亮大使共同商定的《匯報提綱》, 向周恩來扼
要匯報了朝鮮局勢, 並提出了兩點看法: 美、韓軍退出大田後, 人民
軍與敵人已形成對峙, 難以再進; 在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
下, 長期頂下去, 十分不利。而朝鮮西海岸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美
軍有可能選擇在仁川登陸。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