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教育為公,國之根本!(第2/2 頁)
科學的書籍,而我們大明的孩童卻為明天的飯菜而發愁。”
沈瑜一字一句說道,這些話也深深的觸動了蔡振內心。
他當初在歐羅巴留學,知曉歐羅巴的強盛自是因為少年強,則國強的道理,在京師勸說上官向皇上推行全民教育,卻備受排擠,被人說為痴人說夢,上層的教育豈是大明下面這些賤民所能染指的。
他的上司還大言不慚的說道科舉和吏員考試就是給了這些百姓們機會,能不能博的一個功名全是命,命裡沒功名,自然只有一輩子種地的命。
如今沈瑜想要實行免費教育正好與蔡振的想法不謀而合,他也知道為什麼沈瑜會任命他擔任江夏省教育司司長一職。
“殿下!教育為本,才能讓咱們大明江山萬世,這個是各國爭鳴的時代,殿下早已經有決心投入教育事業,這讓下官佩服不已。”
“這孩童就是咱們的未來,可惜我大明對此並不重視,在下建議我江夏省全面實行西式教育,引入科學、物理、天文、化學等科目,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培養棟樑之材。”
“我們的儒家學說也要取其精華,其愛國之精神也要採納,博愛之士也要培養,文理雙全真是我大明所需要的。”
蔡振洋洋灑灑的給沈瑜羅列了一大堆學說,其中引入歐羅巴式教育沈瑜是非常贊同的,文科人才對於中原王朝從不缺少,理科人才奇缺。
“不!引入他們的知識還不夠,還要引入他們的教育制度,引入制度的保證才能讓教育穩步進行,青年是我們大明帝國的支柱,而受到教育的青年更是大明的基石。”
“我大明能續命這麼久也是因為那些洋人的知識,他們先進的生產力,讓他們足以奴役其他民族,掠奪其他民族的成果,讓他們不愁吃穿,就連那小小倭國,全面推行教育之後,也想要和大明一較高低。”
“西學東漸,我們還要注重這些青年的身體,看看這些面黃肌瘦的孩子們,吃飽飯,強身健體,身體才是本錢,是我們征服各國的根本條件。”
沈瑜對蔡振的說法表示認同,同時也表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提高封地百姓的受教育程度,是百利無一害的,這些百姓會成為優秀的工人,他們的孩子將會成為大明帝國的工程師、科學家,為大明研製出更厲害的武器,保家衛國的理念將會更深入人心。
“殿下,大明能有您真是祖宗保佑!您的學識和眼界遠比京師的那些皇族更高。”
“下官必定不負眾望,誓要提升我江夏省百姓的文化程度。”
此時蔡振的心裡已經構思出一套5年計劃,想要以江夏為模板,到時候向皇上建言,推行江夏的教育體制,外國的12年制基礎教育他將會照搬,而大學更是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基地,他已經想回到江城之後,將四所大學重整一番,招收更多的學生。
“放手去幹吧!拯救這些孩子們的未來,拯救我大明的未來,本王會逐步加大教育投入,錢的問題你不用考慮!”
此時的沈瑜看著玩耍的孩童,彷佛聽到了1年後他們朗朗的讀書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