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魏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1/3 頁)
就在劉能和諸葛亮在城外胡扯的時候,洛陽城內卻已經亂作成一團了。
曹叡坐在太極殿高高的龍椅上,看著底下排列整齊的文武大臣,臉色卻是漆黑一片。
魏軍主力被漢軍擊敗的訊息早已經在洛陽城傳開,而且時間已經過去了七八天了,在朝的這些官員仍舊是隻顧著吵架,完全拿不出一星半點的辦法來,而且曹叡還可以從他們的眼神之中,看出他們意志動搖的跡象。
雖然他們掩飾得很好。
曹叡勉強整理了一下心神,對著眾人問道:“諸位愛卿,大家都說說吧,如今漢軍已經兵臨城下了,我們該如何退敵?”
底下一片沉默,誰都沒有在這種時候站出來。
當然,也不是沒有想站出來的,但是他們又拿不出具體的辦法,只能老老實實待著,免得被曹叡的怒火波及。
曹叡見狀,立刻開始點名:“邵陵侯,你來說說吧,有沒有什麼退敵之法?”
他口中的邵陵侯正是日後被他託孤、又在高平陵之變後被司馬懿夷三族的曹爽。
曹爽是大將軍曹真的長子,自幼就和曹叡一起長大,兩人極為親近,曹叡繼位之後,曹爽就被任命為了散騎待郎,後遷任城門校尉加散騎常侍,再轉任武衛將軍,在滿朝文武中特別受到寵信。
也許是繼承了他父親的天賦,曹爽在帶兵征伐上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論,而且很得曹叡的欣賞。
現在需要人說話,曹叡自然第一個就想到了他。
曹爽站出來,隨意行了一禮,然後回答道:“陛下,臣暫時沒有什麼好辦法。”
曹叡的眼中不禁流露出了失望之色,揮揮手讓他退回去,然後又叫道:“毋荊州可在?”
一位長著裸曬鬍子、面容有些嚇人的大臣站了出來,大聲答道:“臣在。”
此人是如今的荊州刺史毋丘儉,其父是曹丕麾下的武威太守、將作大匠、封高陽鄉侯的毋丘興,從小就被曹丕選為了曹叡的文學掾,也就是在文學上的副官,與鄭稱、衛臻等名師家臣負責皇子讀書養德,共相輔弼。
曹叡繼位之後,因為有六年的時間在一起,毋丘儉自然也深受曹叡信賴,先後任尚書郎及羽林監,洛陽典農中郎將,之後又因為勸諫有功,被曹叡任命為荊州刺史,專門負責鎮守襄陽。
不過曹叡知道,自己這位文學掾可不是隻擅長舞文弄墨,在帶兵打仗方面也有一番心思,於是便叫出了他,對著他問道:“如今漢軍兵力城下,毋荊州可有什麼好辦法,儘可以說出來。”
毋丘儉恭敬答道:“陛下,臣以為,如今最好的辦法就是分發詔令,命各地大軍入京勤王,同時徵召民眾,固守洛陽,想辦法拖到大軍入京。”
曹叡嘆了口氣,揮揮手讓他退了回去。
他如何不知要號召各地大軍入京勤王?但是如今魏國的主力一半喪失在五丈原,另外一半則是丟在了潼關,僅剩下的一支可用兵馬還在江夏那面防備著東吳孫權,剩下的都是地方兵馬,壓根沒有什麼戰鬥力,來了也是白耗力氣。
見沒人說話,侍中孫資終於是不忍心繼續看下去,出班說道:“陛下,臣有一個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快快講出來。”曹叡見狀,眼中立刻射出了一絲精芒,大聲說道。
孫資平靜地說道:“陛下,臣建議,洛陽這邊就按照毋荊州的辦法固守待援,不過同時也要派人去通知東吳孫權一聲,讓他暫且放過我們,而是轉攻蜀國的永安、涪陵,助我大魏逼退漢軍。”
曹叡眼中的精芒旋即便轉為了失望,出聲說道:“這怎麼可能?東吳雖然和蜀漢不對付,但是與我大魏更不對付,他們不趁機偷襲我大魏就不錯了,又怎會幫助我大魏擊退漢軍?”
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