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分頭出擊(第1/3 頁)
諸葛亮隨意掃了一眼,淡淡問道:“陛下呢?”
侍衛回答:“陛下心情不好,感覺身體疲乏,先回後宮歇息去了。”
諸葛亮隨手揮下,命他下去。
劉能在一旁勸道:“丞相,陛下這是對您有些不滿了,要不您還是考慮一下君主立憲的事情吧,這對於陛下,對於大漢都是件好事兒。”
諸葛亮不置可否地站起身,淡淡說道:“此事暫且擱下吧。”
“今日劉使君陪本官接駕,也是有些累了,還是回去歇息吧,有什麼話日後再說。”
劉能無奈,只得站起身來,對著諸葛亮行了個揖禮,轉身回分配給自己的府邸休息去了。
諸葛亮看著他離開的身影消失在殿門外,沉默了許久,最終長嘆出一口氣,喃喃說道:“劉使君,你可是給我出了個難題啊!”
之後的幾天,局勢變化得愈發迅速起來。
南面的訊息傳來,東吳大軍主動進攻揚州,孫權率領十萬大軍趁夜突襲揚州城,徵東將軍滿寵率軍拼死抵抗,一萬多守軍戰死五千多人,剩下的全部向東吳投降,滿寵戰死。
東吳大軍隨即西進,向著豫州進攻。
豫州刺史諸葛誕兵出潁州戒備東吳,同時給洛陽的諸葛亮來了一封信,希望自己族兄可以率軍來援,條件就是自己願意投降大漢。
對於他的求援,諸葛亮不禁猶豫了起來。
說實話,諸葛誕這位族弟親自寫信求援,諸葛亮自然是要出兵的,這年頭的族親關係極為重要,諸葛亮無論如何都是要去支援的。
但是現在各地大亂,諸葛亮釋出的檄文暫時沒有收到幾個地方響應,他壓根抽不出多少兵力去幫助自己這位族弟解圍。
所以,諸葛亮便開始運用起了劉能的swot分析法。
他的思維更加全面,所羅列出的條件也更加齊全,很快便分析出了一個結果,那就是,出兵支援諸葛誕要遠比不出兵支援對大漢要好得多。
諸葛誕是豫州刺史,魏國手握重權的地方大員,又在豫州經營多年,如果能夠招降他,對於大漢收攏各地手握重兵的魏國官員也是件好事。
另外就是東吳的大軍正在不斷地攻城略地搶地盤,於情於理諸葛亮都要出兵阻止他們。
對於他自己來說,出兵救援也是必須要做的。
諸葛誕畢竟是姓諸葛的,是自己的族弟,出兵救援他,對於自己的名聲也有極大的好處。
但是,是自己領兵過去救援呢?還是安排什麼人出兵救援呢?這一點諸葛亮暫時還沒有決定。
此時他才發現,自己之前對於將領的培養的確是有些太過緩慢了。
其實也不是他沒有培養麾下將領的獨立性,只是因為大漢北伐的兵力就那麼多,面對的敵人也很多,他不能也不敢分兵出戰,否則對於自己來說風險就有點太大了。
目前他的第一人選是姜維,這個年輕人的能力已經得到了他的認可,如果率兵救援的話肯定不會有什麼問題。
但問題是,姜維現在還在長安那面,整理投降的魏軍,壓根來不及出兵救援。
另外一個選擇就是魏延。
從偷襲潼關開始,諸葛亮就逐步發現了魏延的統兵能力和戰略眼光,承擔這個任務毫無疑問是沒有問題的。
不過諸葛亮猶豫的是,魏延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夠慎重。
說實話,魏延偷襲潼關,原本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不過他後來擅自率軍追擊魏帝曹叡的行為,卻有極大的風險,曹叡的身邊畢竟有數萬人馬,而魏延只有一萬人馬,但凡埋伏一下魏延的兵馬,那戰局毫無疑問會翻轉,給曹叡爭取到更多的機會。
還有一個人選是趙雲趙子龍,不過他的問題是,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