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頁(第1/2 頁)
泱泱華夏豈會敵不過蕞爾小邦,敵人不得不撤退言和,還送回了之前被俘的皇帝陛下,不過現在應該是&ldo;太上皇&rdo;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今的朝堂上,&ldo;太上皇&rdo;的臣民們幾乎已經絕跡了,活躍著的,都是擁戴新皇陛下的。不過,據傳,皇帝陛下的身體,似乎有些不大行,於是各路的牛鬼蛇神,又活絡起來了。
吳肅的父親只是一芥鄉民,空有一顆&ldo;與天鬥,與地鬥,其樂無窮&rdo;的心。當初的太`祖陛下起事前也不過是一芥鄉民。吳肅的父親遠沒有不臣之心,只是人活一遭,總是得要有些追求。
正好,衛老先生也不甘於遠在江湖而對廟堂之事插不上手。
吳肅的父親終於找到了機會。
作者有話要說:
第12章 又過一年
吳肅整日跟著季夫子學史,從三家分晉、商鞅變法,到始皇功過,如今講到了楚漢爭霸。季夫子在講課之餘,還要丟擲問題,讓吳肅自己思索,回去還要做成文章。
這一日,季夫子留給吳肅一個問題:&ldo;為何西楚霸王項羽敵不過漢王劉邦?&rdo;
歷來關於&ldo;劉項之爭&rdo;就各有說法。總之漢王斬蛇起義,自承天命。楚王任人唯親,識人不明,不得不烏江自刎,真是時也,命也。
於是吳肅就這麼將文章做了出來,中心思想是楚王爭不過漢王,是他命不好。
季夫子看到的時候,有些吃驚。
吳肅不過十五六歲的年紀,按理說正是&ldo;男子漢頂天立地,勢必要有一番作為&rdo;的時候,小小年紀就開始認命,季夫子不得不問起緣由來。
吳肅自小備受寵愛,吃穿不愁,還在聖賢之道上別有天賦,如今消沉也不過是因為自小的朋友被逼出走,自己卻束手無策的事情耿耿於懷罷了。
即使這些天一直在讀&ldo;家國興替&rdo;,看到了世事的無常,卻看不清自己眼前的霧障。
季夫子聽了吳肅所困惑的事情後,道:&ldo;自古民不與官爭,知縣不曾動他老母親,已是寬厚有餘了。&rdo;
吳肅沒想到季夫子會這麼說,感到萬分失望。
季夫子又道:&ldo;你在後悔自己不曾信他,也不曾幫他,那我要問問,你怎麼信,又怎麼幫?&rdo;
吳肅道:&ldo;至少在他回信去的時候,不該說他的猜測都是無稽之談。&rdo;
季夫子道:&ldo;按照你的說法,衛老先生只是讚揚他年少有為,知縣更是親自上門卻被拒之門外,這是他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結果,與你有什麼關係?你又有什麼好愧疚的?&rdo;
吳肅低聲清了下嗓子,別開了頭,不知說什麼。
確實沒什麼關係。
只是不想就這麼把自己撇得一乾二淨。
&ldo;夫子舉人功名,學識淵博。&rdo;吳肅問道,&ldo;為何不去考進士呢?&rdo;
季夫子家世清白,沒什麼不能說的,道:&ldo;家父家母已然仙去,餘生既不需要光耀門楣,何苦宦海沉浮。&rdo;
吳肅問:&ldo;《橫渠語錄》有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老師是有大為之人。&rdo;
季夫子道:&ldo;與君共勉。&rdo;
不管怎麼說,讀史確實很有用處。
衛老先生不得不離開景寧了,他必須親自坐鎮京師,否則遠離權力中心太久,再要回來就不是原來的局面了。
和來的時候一樣突然,他走的時候也很急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