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阜康商號(第1/2 頁)
原來是王七六的信。錢鈞前一段時間到上海浦,把信交給當地的遞鋪,由驛卒步遞到浦匯塘。前後花費了五六天,但這在當時全世界就已經是最發達的郵遞系統了。當時平民百姓能夠郵寄書信,南宋大概是獨一家。
王七六還是頭一回收到信,非常重視。他只是勉強識字,還不如王嬸認識的多,好在王有志和高全這封信寫的非常白話,簡單易懂。王嬸讀起來倒不難,兩人看兩人這才得知高王兩人都混已經混得不錯了,除了通報情況,向他們家和保正問好外,還送了一塊重重包裹的香皂給五娘。因為出現了老軍偷吃香皂的事,王有志害怕郵遞員也這麼幹,所以把香皂幾乎包成粽子。
王七六兩口子於是認定王有志是看上五娘了。但王七六卻沒有把香皂給五娘,而是拿去給保正,讓保證送給總管王忠義,獻給大相公王文修,氣的五娘大哭了一場。
王嬸拿起筆來寫了一封字跡歪七扭八的信,王七六再到臨安府的時候帶過去,送到錢鈞家。錢鈞押貨回來以後,又透過遞鋪發到龍王廟。前前後後二十幾天,但這在當時已經算是不慢了。王有志感嘆 南宋時期的資訊傳遞速度太慢,要擱在後世都去了一趟月球回來了。 於是他跟高全右計劃說以後如何改進郵政系統,資訊傳播速度越快,經濟就越發達,科技就越容易進步。但其實他們不知道,即便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網際網路沒普及之前,大家還是書信傳遞,北京到上海的郵件也是需要四五天。
王七六說他們生意也越做越好,越做越大了。王七六又僱了幾個人,每個月月底二十七八和月中十二三各送一趟貨到臨安府。五娘真的就開通了化妝品生意,每次也都跟著到臨安府來進貨,然後在上海浦賣給周圍的貨郎。也說了香皂已經託王忠義總管獻給王文修大相公。
高王二人一陣感慨,自己進步,別人也沒躺平,接著商量怎麼樣 透過上海浦向蘇錫常地區擴充套件業務。當然目前最重要的事情還是招人。過了一會,高全說五娘沒有得到香皂,不會生氣吧?王有志說回頭再給她兩塊。
高全去招了幾天人,效果並不好,識字的人太少了。有的說是認識字,結果只會寫一二三和自己的名字。他總共才招了五個人回來, 只能先開一個小班。高校長的軍校夢還要繼續往後推延。
但他依然充滿信心:雖然只有五個學員,但是這五個可以先培訓成教員,然後再幫助他去招募和培訓。五個以後就變二十五個,二十五個變一百二十五個。高校長滿懷希望地說他估計培訓三個月就可以大見成效,黃埔軍校一期才七個月呢。
王有志說:“人家黃埔軍校入學是有入學考試的,而且起碼要高中畢業才能報名,這在當時就是高學歷了。你這幾乎是從文盲開始培訓,能一樣嗎?我看你是想當蔣校長想瘋了。”
王有志建議成年人標準可以高些,需要認識五十個字以上;但還可以招一些十四歲左右的少年,接受能力強,而且從小開始培養,會比較忠誠。女孩也可以招一些。這些少年長大了,最好內部婚配,這樣會更加忠誠和團結。招一百都沒問題,現在他們也養得起了。
王有志建議,現在已有的幾個少年,可以作為兼職教師使用,教新招的少年。高全聽了大為佩服,覺得這個辦法好。他們商定先招四十個半大小子,組成一個實驗班,試驗一下效果。由原來的七個少年來教基本文字和算術,他們倆有時間就去教科學知識,每天高全帶著早晚訓練。
王有志又突然想起一個重要的事情,說:“ 現在生意越做越大了,除了香皂作坊,還要建碾米廠,還要開礦山。我們不能老這樣混下去,得有一個字號了。上次我去賣香皂,人家就問是什麼商號出的?我只好說是王高香皂。結果還被人笑話了。”
高全比較驚訝,說:“為什麼被人笑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