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第2/2 頁)
麥金德的著作給了豪斯霍弗爾一種特殊的世界觀。本來是向英國發出警報,告訴其統治世界浪潮的地位面臨危險,卻變成了尋求與俄國妥協,擊敗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壟斷勢力(包括處於這個範圍內的美國)的邀請。1913年,豪斯霍弗爾寫道,日本、俄國和&ldo;中歐帝國&rdo;之間利害相通,那是絕對無可爭議的。納粹統治全球的計劃是一個謀求兩大地緣政治學目標的靈活計劃。首先,需要獲得對中心地帶的控制。然後,需要摧毀聯合王國和美國的海軍實力。《我的奮鬥》預示了這一點,重複了豪斯雷弗爾使用的麥金德概念。豪斯雷弗爾為求得同俄國和解而不懈地工作。他認為,1939年3月的希特勒-史達林條約證明瞭其基本主張是正確的,它提供了一條從萊茵河到阿穆爾河遠至日本的軸線。對希特勒來說,該條約是一個穩住俄國的權宜之計,因其當時正攻佔波蘭。儘管1941年希特勒撕毀條約後豪斯霍弗爾撰寫的多篇社論合乎愛國精神,但是,顯然,豪斯霍弗爾將其看作是一個地緣政治學上的錯誤,指出拿破崙和法爾肯海因在反對廣闊中心地帶的作戰中遇到了種種困難。麥金德曾擔心的和豪斯霍弗爾所爭取的互相兼併的前景,因&ldo;巴巴羅薩計劃&rdo;而徹底破滅了。沒有一個地緣政治學家預見到英國和美國的海上力量同俄國的陸上力量聯合起來的情形。希特勒顯然是希望避免捲入同英國海上力量作戰,他堅持認為,英帝國的繼續存在是世界秩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地緣政治學家們預見英帝國要遜位,並預言領導地位將轉給美國。顯然,希特勒的種族主義壓倒了地緣政治學家的影響。如果地緣政治學派勢力更大一點,德國也許不會如此易遭攻擊。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