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得意門生(第1/2 頁)
簡挺慌了神兒,敢情絞盡腦汁才編出來的一套說辭,又被她看穿了不成?嘚,至少有一萬個腦細胞白白犧牲啦。 他趕緊站起身,一把將宋楠按坐到沙發上,疑惑著問:“我的乖乖呀,這不說得好好的嘛,怎麼動不動就要去找你爸呢?” “哥,不找我爸不行啊。”宋楠又想站起身。 簡挺拉住宋楠的手,說:“哎呀,咱倆忙中偷個閒,你說容易嗎?這良辰美景,大好時光,就別讓你爸摻和啦,好吧?” “你不是要我幫忙,找陳教授嘛。” “是啊。陳教授又不是古陽的什麼大學,你爸的手哪能伸得那麼長?倒還不如你哩。對了,楠楠,陳教授教過你沒有?我記得,你不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嗎?” “你別說,哥,陳教授還真是我的老師,可我哪有那麼大的面子啊。這事兒啊,還非得老爸出面不可。” 簡挺心裡話,你爸一出馬,這事兒不就砸了嗎? “楠楠,你聽我說,你的好意我領了。可千萬別找你爸,你知道的,李白詩云: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大知識分子呢,最討厭權勢的欺壓……” “哥,你想到哪裡去啦。你聽我說,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麼回事兒。”宋楠急了,打斷他的話,“我爸,也是陳教授的學生,而且是得意門生啊。” “噢……”這,太出乎意料了。 隨著宋楠的講述,這才漸漸吹散簡挺眼前的迷霧---- 當年的宋正道,的確是陳宏文的學生。 不過,那是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末,河東師大當時還叫景州師範專科學校,簡稱景州師專;2000年,學校才專升本,改名河東師範學院;2015年,河東師院再次升格,更名為河東師範大學。 宋正道是中文系學生,他的古代文學老師,正是陳宏文。 當年的陳宏文,從名校畢業沒幾年,還是個講師,比學生們大不到十歲,可謂亦師亦友。 第一堂課,陳宏文自我介紹時的開場白,就深深吸引了學生。他說,自己四年的大學生活,是在無限矛盾中度過的:住了四年矛盾城----開封,他的母校在這個城市;穿了四年矛盾衣----小大衣,就是那種剛剛過了臀部的半大衣,由於沒衣服可換,整個秋冬季,就這一件衣服;吃了四年矛盾菜----黑白菜,家境貧寒,他幾乎沒有在食堂的葷菜視窗排過隊。 他的自我介紹,很成功地吸引了學生們。 陳宏文喜愛鑽研《水滸傳》,上課時,只要一舉例,什麼“宋江殺妻”“楊志賣刀”……信手拈來,講得妙趣橫生。宋正道和另外四五個男同學深受濡染,自發組織了一個興趣小組,在陳宏文的指導下,課餘經常到陳老師的住處,切磋交流,不亦樂乎。 在這四五個學生中,宋正道算是看上去比較木訥的一個。能讓陳宏文青眼相看,並非他的學術潛力有多大,而是緣於一起“論文抄襲”的風波。 在宋正道上學的第二年,學校給中文系一名晉升副教授職稱的指標。符合條件的講師,只有倆人:陳宏文和李之懿。巧的是,李之懿也教古代文學,她對打打殺殺的《水滸傳》不感興趣,而是對《金瓶梅》一書情有獨鍾。 那個年代,人們的思想比較正統,《金瓶梅》這本“禁書”難登大雅之堂,人們還存在許多偏見,所以,李之懿的研究只能是私下裡“踽踽獨行”,不可能像陳宏文那樣,課堂上俯拾即是地舉例,更不可能在學生中發起什麼興趣小組。 職稱評定當然以實力說話,雙方都拿出了各自的科研成果。 李之懿提交的是她發表在《京華大學學報》上的一篇論文,而陳宏文提交的是在另一個學術刊物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兩篇論文,一前一後,李之懿的比陳宏文的早一個月刊發。 更巧的是,倆人的論文,內容上撞了車,觀點也極其相似,似乎英雄所見略同。 這本來也正常。眾所周知,《金瓶梅》原是從《水滸傳》中武松殺嫂的一段故事敷衍開來,前十回與《水滸傳》是重合的。倆人的論文,恰恰寫的都是這段內容。 李之懿向系裡反映說,陳宏文抄襲自己的論文。李之懿言辭很激憤,說,沒想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