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父親的手稿,看了起來,另外兩顆小腦袋也湊了過來。蘇小妹還小聲地念了起來:“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勝,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
“妙文啊妙文。”
蘇軾儘管才十歲,但已經顯露出了在文學方面的天賦和才華。
“妙在何處呀?”
蘇洵今天非常高興,所以誠心想考一考兒子。
“其一,觀點新穎,不落窠臼。古來人們論及秦滅六國,皆以為秦勢強絕,不可阻擋。或是以天下大勢所趨為理由,闡明此事。”
“嗯,還有其二呢?”
“其二,譬喻奇絕,‘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一句,讓人拍案叫奇。”
“還有嗎?”
“其三,借古喻今之用,這才是這篇文章的合用之處。文章雖然所舉事實皆為六國所有,但如今大宋的形勢亦如同往日一般。所以,父親此文是希望能夠引起聖上和當朝者們的警示,不要重蹈覆轍。”
“好好好,我蘇老泉有子如此,也是不妄此生了。”
蘇軾聽了父親的讚揚,欣欣然面有得色地望著弟弟妹妹,心中充滿地無比的自豪感。
“但是,軾兒你雖能讀出為父文章中用意,卻也還算不得天縱之才呀。”
“父親,那何人在父親大人的心目中才是天縱之才呢?”
蘇軾心中不服,因為他一向以天才自居,不但讀書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而且才思敏捷。
當然了,事實上歷史上的蘇軾不但在詩詞上,而且在文章寫作方面都很有建樹,是宋代著名的才子和文學家。
然而論及才思敏捷方面卻是不及他的妹妹蘇小妹的。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蘇東坡和妹妹拿彼此的來開玩笑。
一天蘇東坡作詩來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詩云:“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嘻嘻一笑,毫不認輸,當即反唇相譏,也作詩來突出蘇東坡的一臉大鬍子:“一叢哀草出唇間,鬚髮連鬢耳杏然。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裡有聲傳。”
可是作完之後又覺得僅僅諷刺他的鬍鬚並不給打擊到他,就又寫了一首詩來形容他的長臉:“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雲漢間。
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流不到腮邊。”
又有一次蘇小妹出題考蘇東坡,要他在“輕風細柳”和“淡月疏梅”之中各加一字,說出詩眼。
蘇東坡不假思索,張口就來,前句加“搖”,後句加“映”,即成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疏梅”不料蘇小妹不屑,譏之曰“下品”
蘇東坡認真地思索後,再來兩句:“輕風舞細柳,淡月隱疏梅。”小妹微笑道:“雖好,但仍不屬上品。”東坡啞然。
蘇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輕風扶細柳,淡月失疏梅。”東坡吟誦玩味之後,不禁叫絕。
而在文章的思辯性和政治才能方面,蘇軾又不及其弟蘇轍。他們兄弟兩本是同年考中進士,弟弟蘇轍的成績還在哥哥蘇軾之前。
只是當時聖上見了以後,認為弟弟的名字在哥哥的前面,於情於理不合,這才把蘇軾的名字改在了弟弟蘇轍的前面。
現在見蘇軾的樣子,蘇洵也知道這個兒子向來是比較自負的,所以有心要趁機磨磨他的銳氣,免得將來困此而得罪了朝廷中的權貴而仕途坎坷。
“這篇文章雖然是為父寫的,但也可以說不是為父寫的。”
“此話怎講?”
“唉,說來我也不信,一直以來,我都認為這個小王爺都是浮華而不實的,將來難成大器。現在我才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