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我是他祖宗(第1/2 頁)
衣食住行乃是人生活的根本,缺一不可。
最重要的便是前面三個。
食是吃的,若是沒有吃的,人就要餓死。
住是房屋,若是沒有房子,人在冬天便極有可能凍死。
至於衣,也也同樣是每個人都離不開的東西,哪怕是街邊的乞丐,也都會有一件破衣服遮蔽身體。
而吳祥所經營的便是布鋪,整個魏縣八成以上的布,都是由他的布鋪賣出去的,剩下的或多或少也和他有所關聯。
壟斷了魏縣的市場之後,他最近又打通了魯州的市場,並已經開始著手銷售了。
再加上他多年經營所遺留下來的底蘊,想要將他搞垮,絕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
很快劉凌便找了一家織布坊,揚言要買布。
當然,這也只是藉口。
買布是假,瞭解大周的織布行業才是真的。
這家名為黃記的織布坊並非是吳家旗下的,但因為吳家的存在,這織布坊的經營十分困難,他們所生產出來的布匹難以在本地銷售,去外地銷售又沒有門路。
所以,就算是生產出來之後,也大多都被吳家壓價收了去,然後便變成了吳家的布匹,再進行銷售。
說白了,這織布坊也就幹些加工的活,本身利潤薄的可憐。
所以,劉凌便扮成了外地的客商,並言明,想要採購一大筆的布匹。
黃記的老闆黃文生聽到後十分熱情,不僅給劉凌報的價格十分低廉,而且還應劉凌的要求,將他請進了織布坊內進行參觀。
“劉公子請看,這便是我的織布坊,我們是紡紗織布一條龍,所以我們的布是整個魏縣價格最低的一家。”
“若您長期要的話,價格還能接著商量。”
古代一匹布長四丈,也就是四十尺,換算下來也就是十三米多,寬的話大概是一點四米左右。
魏縣目前的布大多是最普通的麻布,主要材料是苧麻、亞麻等。
至於棉布和絲綢也有,不過量很少,因為大周主要的農作物是糧食,極少有人種棉花,更沒什麼人種桑樹養蠶。
所以,棉布和絲綢的價格一直很高,那是達官貴人們專用的布匹。
一般人多是穿粗布麻衣。
劉凌身上這套棉布衣裳,足花了他六百多文錢。
而錢佳寧和吳招娣身上的麻衣,大概也就一百來文,若是自己做的話,只算布的價錢,也就幾十文的樣子。
剛才黃文生給劉凌報價是每一匹布三百文錢,這個價格可以說是相當低了。
劉凌估摸著他是打算找個門路,先打破吳祥的壟斷再說,至於掙不掙錢倒在其次。
摸透了對方的心理之後,劉凌微微點頭,然後隨口問道:“我要的量可是很大的,你這作坊,一個月最多能產出多少匹布來?”
黃文生掐指算了算,然後堅定的說道:“若是定金足夠的話,我這作坊一個月能產出三百匹布來!”
這作坊並不算小,做工的有二三十人的樣子。
劉凌聽到這話之後,並沒有立刻回答,而是來到了一架紡車前站定。
操控紡車的是一箇中年女人,此時的她,正轉著紡車籠子,纏著一根麻線,而在她面前,則是一團亞麻所加工成的麻絲。
麻絲經過纏繞,變成了一條細細的麻線纏繞到了紡車之上,等纏滿之後,再將麻線轉到織布機上,進行織布。
而織布的過程也十分簡單。
先將一定數量的麻線排成一排,並間隔著分成上下兩排,此為經線,代表著麻布的寬度。
然後再由一根梭子從中來回穿梭緯線,每穿梭一次,經線的上下兩排便會交叉一次,將緯線固定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