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治國之道(第1/4 頁)
眼見蕭元壽無言以對,周正便沉聲說道:“殿下,治大國如烹小鮮。”
“尋常人做事還要三思而後行,你身為皇子,未來的皇上更是要多多斟酌。”
“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話完全就是那些法學家用來哄騙百姓的。”
“真正的治國之道是要審時度勢,權衡利弊,不得意氣用事。”
“且不說王崇王大人本身品行就不錯,就算他是個貪官汙吏,腐化成性,在不觸及底線的情況下,你也不得亂動。”
“他在這守著,每年就算貪汙一百萬兩白銀,只要能保證邊境無憂,便至少能為朝廷省下五百萬兩白銀。”
“對待地方官員也是同理,這賬,你可要算個明白。”
“當然,我也不是要你圓滑世故,為了能夠清閒度日,便任由這些人肆意妄為。”
“為君者,最好的情況自然是選用清官賢臣,可天下的清官賢臣又有多少?真正有能力治國,施政一方,上承朝廷,下安黎民的能臣幹吏又有多少?”
“二者兼具之人,又有多少?”
“選拔臣下,佔其一,便可用,佔其二,便可重用。”
“但現在的朝廷,十之八九都是嚴黨派系,這些人多是一條不佔的尸位素餐之輩,他們向上貪汙朝廷公款,向下勒索黎民百姓,而對於公務要麼不聞不問,要麼便是為了彰顯權利,而胡亂施政,以致我大周朝廷走到這一步。”
“可就算如此,陛下卻也不敢擅自掃除這些人,而是要慢慢提拔庇護如楊浦、於廷益、王崇、孫高陽等人。”
“等待這些人成長起來之後,才可犁庭掃穴。”
“所以,這次就算真查出什麼東西來了,你我也不可擅動,更不能直接殺人,一切都將交由皇上聖裁!”
說到這,劉凌向著京城的方向拱了拱手。
而聽完這些話,蕭元壽的臉色變得平靜了下來。
劉凌的話,或許和他之前的為人處世之道大相徑庭,但他卻知道,這話是對的。
但就算是對的,蕭元壽卻也萬難接受。
在他看來,壞人就該殺掉,好人就該活著。
為了所謂的朝局穩定,便任由奸佞禍害黎民百姓,打死他也不可能同意。
沉思良久之後,蕭元壽寒聲說道:“你說的這一套,我學不會,我也不想當皇帝,不會當皇帝,此次回京之後,我便想父皇上辭呈,辭去太子之位,他今後有什麼差使,我也不會去辦了。”
說罷,蕭元壽扭頭離去,只留下劉凌一人在酒桌上凌亂。
這些生活中殘酷的事實,全都是他在社會上摸爬滾打十幾年摸索出來的,如今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全壓到一個孩子的身上,他也確是難以接受。
但若是不說,這傢伙指不定會幹出什麼驚世駭俗的事情來。
至於他說的上辭呈的話,周正也不在意。
蕭帝現在的幾個兒子中,唯一適合當皇帝的便是這個老三蕭元壽。
他或許莽撞,或許衝動,但確是個正直的人,只要有一些賢臣能夠盡心輔佐,相信中興大周不是什麼問題。
至於回去之後蕭帝怎麼安撫,便不是他劉凌所需要考慮的事情了。
搖了搖頭之後,劉凌也走出了房門。
如今大同算是調查完了,他便想著讓手下們休息兩日,便直接拔營去太原會會那個新任的晉州巡撫。
然而,還不等他走到軍營,只聽城牆上傳來了低沉的號角聲。
幾乎在號角聲響起的瞬間,原本在城中閒逛的諸多兵士們表情瞬間變得緊張起來,緊接著,這些人便急忙拿起兵器向著城牆上狂奔而去。
看著這架勢,劉凌也趕忙跟著上了城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