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1/5 頁)
“你聽誰說的?”
“我剛才看到你和孫夫人站在那裡說話,提到關羽了。”張溫笑著說道。
孫紹眉頭一蹙,忽然笑道:“惠恕,人不能鋒芒太露,太聰明瞭,不是好事。”
張溫哈哈一笑,不僅沒有掩飾之意,反而覺得十分得意,他舉杯示意了一下:“校尉,溫幼讀經史,日三省吾身,只知為人謀當忠,為人友當信,聖人之道當習,其他的……”他搖搖頭,面露不屑之色:“不知。”
孫紹暗自感慨了一聲,有些明白了。張溫是個聰明人,絕對的聰明人,但是他聰明外露,這樣的人是活不長的,難怪他在歷史上沒有留下什麼大名,只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個被秦宓戲弄的橋段。再聯想到孫權外寬內忌的性格,這傢伙十有**就是因為太外露,被孫權給黑掉了。
“嗯,至尊去提親,被關羽所拒,還被他罵了。”孫紹也不隱瞞,坦誠的說道。
“果然是個目光短淺的莽夫。”張溫搖搖頭:“他那左傳春秋真是白讀了。”
孫紹突然來了興趣,他非常想聽聽張溫這個大才對這件事的評價。他伸手提過茶壺,給張溫續了一杯茶,笑著說:“惠恕,你倒說說,這天下聞名的萬人敵怎麼就是一個莽夫,他這左傳春秋,又怎麼就白讀了。”
張溫也不推辭,喝了一口水,又用手指蘸了些茶水,在案上畫了一條彎彎曲曲的線,又畫了幾個小圓圈:“校尉,這便是大江。這是建鄴,這是成都,這是夷陵,這是南郡,這是柴桑。你看,我江東如果和西蜀聯手,精誠合作,可以扼江上下,和中原劃江而治。養精蓄銳數年,只等中原有變,即可東出徐州,西出子午谷,中出襄樊,三路大軍齊出,退可保半壁河山,進可全取天下,這是何等的大業?”
孫紹不說話,卻心驚不已。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魯肅見孫權獻榻上策,諸葛亮見劉備獻隆中對,這年代沒有三國志,也沒有三國演義,這兩個著名的對策不象後世那樣名聲在外,是個人都知道,現在除了當事人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而張溫獨立思考,卻能做出這樣的判斷,實在是不愧他這才子之名。
“當初周公瑾為什麼力主西取巴蜀,就是出於這個目的,奈何至尊被劉備那個猾虜所欺,喪失了這個大好機會,如今劉備取了巴蜀,佔據長江上游,此君臣背信棄義,不共力抗曹,卻與我江東反目成仇,為一已之利,強佔著荊州不讓,前年因此險些大戰一場。”張溫指點江山,明顯有些興奮,聲音也高了起來,孫紹也不打擾他的思路,暗地裡示意敦武去留意清場,不要讓閒人靠近。
“關羽都督荊州,對我江東壓力很大。萬一有事,益州水師順江而下,我江東將有覆卵之變,如果曹操再趁隙而動,則江東兩面受敵,必敗無疑。”張溫一掌拍在表示建鄴的水圈上,水花四濺,建鄴傾刻間四分五裂:“江東敗,則西蜀不能獨立,勢必亦成曹操囊中之物。”
孫紹目不轉睛的看著慷慨激昂的張溫。
“眼下曹操大兵將至,至尊為免兩面作戰,與關羽聯姻,正是於我於彼皆有利的好事。而關羽居然拒絕了,更有甚者,居然辱罵使者,全然不顧大計,這不是目光短淺的莽夫又是什麼?他讀了那麼多年的春秋,連這一點淺顯的道理都看不懂,他不是白讀了,誰是白讀了?讀經如果只是為了取名,那真是捨本求末啊。”
“那讀經是為了什麼?”孫紹故意笑道。
“為了知古事,悉古賢君子之良謀妙計。”張溫盯著孫紹的眼睛,一字一句的說道:“古為今用,方為達人。”
孫紹含笑看著他,心裡卻在笑。孫權號稱雄才大略,最後只能坐斷東南,看來是有原因的。有張溫這樣的才子他不能用,怎麼能全取天下?天取不予,不祥啊。
“吳中果然多才子。”孫紹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