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3(第1/2 頁)
感想po在app上。
想說的話,有時太碎太雜。那些不適合發在朋友圈或者告訴朋友的想法,她就會選擇發在熔核上。
這個小眾app的使用者不多,但是隻要她發感想,也總會有幾個人評論她,這種向不知為誰的陌生人傾倒內心真實的做法,她視為一種對現實自我緘默的平衡。
陳緣知開啟了評論區,雪白一片的評論區裡靜靜地躺著一段話。
——“人和人之間隔著自我和私慾,難以相互理解才是真實正常的。我們無法對他人的感受洞若觀火,他人也一樣。”
陳緣知垂著眼,一字一字地打進框裡,“那如果是無法捨棄的人呢?”
回覆的評論很快彈了出來,“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無法捨棄的人。如果是契合的人,無須多言也能理解對方,如果是註定要並肩而行的人,無論如何都不會走散。”
陳緣知抿了抿唇,正想反駁,那人又發來一句,“你想說的大概是親人吧?”
陳緣知看到這句話,愣了一下。
那人緊接著說,“如果是親人,不妨降低一些自己的期望。人是因為有太多的期望,才會慢慢陷入失望。何必強求靈魂共鳴,能夠靈魂共鳴的人本來就是極少數。”
“對於難以割捨卻又無法相知的人,只要相隔不遠,相互牽掛,相互依靠,就已經足夠了。”
陳緣知看著這段話,久久不能回神。
過了很久,她才慢慢地打下最後的疑問。
“那要怎麼泅渡這種孤獨呢?”
陳緣知隱約能感受到,螢幕相隔的那端,那人也在打著字。
沒過多久,一條新回覆彈了出來——
“不如將孤獨視作常態,而不是一種負擔;視作一種驕傲,而不是一種落敗。”
口罩
始於一場偶然的思想互動,從那天起,陳緣知的熔核app裡多了一個好友,名字叫漣。
漣在頁面標註的性別是男性。陳緣知透過觀察他的收藏夾和點贊,發現他對心理學和社會人文很感興趣。
似乎是對物理情有獨鍾,收藏了很多有關電學和運動學的書籍。
兩個人無論是參與的話題討論,還是關注的問題,還是說話的風格,還是看待問題的角度,或是價值觀念,都高度重合。
陳緣知默默地在心裡結論——除開對方是男生這一點——這簡直就是世界上的另一個她。
在聊天過程裡,陳緣知也發現他們確實在很多問題上看法一致。
在旁人看來,陳緣知想法跳脫,過分理性,苛求挑剔,但漣總能明白她的思路,也能共鳴她的想法,偶爾也能解答她對一些人際交往問題的疑惑。
——之所以說偶爾,是因為大部分時候,他們倆都一樣困惑。
一開始,陳緣知還為此驚奇,“原來你也有不會的東西啊?”
漣回答,“我又不是神仙,當然會有不懂的。尤其是人際交往本來就是一門很深的學問。”
兩個月來,隨著不斷地聊天,陳緣知在腦海裡慢慢搭建出了對漣的印象。
思想成熟。沉穩而果斷。有時言辭犀利。非常聰慧,思維敏捷。知識面廣泛,博覽群書。
——一種她在現實生活中,從未遇到過的人。
“妹兒啊,我勸你就早點結婚,千萬別拖著。我跟你說,我們老家那邊,女的超過30歲還沒結婚,那是真的沒得好挑了。”
老大爺循循善誘的話語把陳緣知的思維拉回現實,陳緣知目光逐漸偏轉,定在了老大爺身上。
對面的女孩沒說話,老大爺還在不停地說著,“我家當時隔壁就有一個女的,拖到30歲還沒結婚,最後只能找個條件不咋地的,哎呦,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