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穿越者的野望和民為法統(第2/5 頁)
張良勸說道:“將軍把標準訂的如此低,只怕到時候我義軍容納不了這麼多士人,招賢而不用,到時候引起士人的不滿,對我義軍的大業不利啊。”
戰國四大公子喜歡養士聞名天下,但他們定門客的標準也沒有這麼低的。他張家以前也招過門客,要真按這標準來,他張家要養上萬門客,即便他當家是韓國的丞相,也要被這些世人吃的破家。
這個時代讀書人說多真不多,識字率連百分之五都超不過,但說少又真不少,戰國末期為什麼會出現天下聞名的四大公子,就是因為當時計程車人已經非常多,多到戰國所有的國家都吸納不了的程度了。
當時的百姓花了大價錢和資源,供養自己的後代讀書,但讀了書,識了字,成為了士人卻沒有官當,再想要種田卻吃不了這個辛苦,想要經商操持賤業,卻聽不得街坊的冷言冷語,高不成低不就受人嘲諷。
這點和後世一樣,花了幾十萬讀書,最後卻要大家賺3000一個月,這誰能忍,所以當時蘇秦張儀之輩頻頻出現,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挑起一場場諸國大戰,那段時間居然是戰國時期,戰爭最頻繁的時期,頻繁的戰爭讓齊國這樣的霸主國家一朝不慎陷入了衰落。
而後戰國七雄想找解決這些士人就業的方法,不安撫士人天下穩定不下來。
於是各國和後世一樣,不,應該是後世也借鑑了,那就是讓官員貴族大量的養門客,給點錢養著他們,不讓他們弄出大量的動亂。
所以那個時代戰國四大公子動不動就可以養三千門客,這既是因為貴族養門客多威風,也是不養著他們國家都會出現大的動亂。
徐凡卻搖頭道:“門檻定那麼高做什麼,你要人家做計吏去丈量土地,難道還想要弄到一些精通諸子百家的人才。即便是有這樣的人才,他也不可能去做計吏亭長這樣的小官。
科舉的時候說清楚,我們義軍就是需要一些丈量土地的田吏,誰要是認為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幹不了這些小事情就不要了,來了,就跟我去丈量土地均田,做的好,我就賞賜你讓你升官,做不好我就罷免伱,要是有中飽私囊,我還要砍了你,只要把所有的獎懲設施都說清楚,擺在明面上誰又能說什麼。”
徐凡記得看過一個叫馬督工的博主,說過科舉制度,歷代帝王本是想要招募一些能做事情的事務官,結果後世官員扭曲下,成了貴族制度的一種變種。
考上了就成為官老爺,最低也能成為百里侯,舉人就相當於西方的騎士勳爵,還沒有退出機制,變成了一種沒有世襲的貴族制度,官僚甚至還想辦法把科舉變成隱形世襲的制度,像宋代之後就有大量的科舉家族,只要有一人中舉,他們就有辦法讓他們的後代一直中舉下去,壟斷官位,侵佔國家的利益。
而現在徐凡乾脆一步到位,我考的就是小吏,你也不要去想什麼“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樣的好事情,想要當官你就一步步升上去,想要吟詩作對風花雪月,就不要去想當官。
即便後面徐凡真弄出完善科舉制度了,但也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只錄取兩三百人,而是一場錄取上千人乃至更多,考上了就當縣令,想都不要想,全給我到基層去當亭長,薔夫,曹吏,官員多了也不怕,末位淘汰,定向反腐,只有你敢做,後世有的是方法和手段來解決這些問題。
周章這麼一想也覺得有道理,一年幾十石的糧食,能招的只有這這樣的人才了。
徐凡道:“以後我們就要打出去了,鄉兵防禦本土會越來越少,我們只要靠常備軍,所以這次我打算一步到位,每戶均田100畝土地,達到常備軍的要求。”
徐凡剛到這個世界的時候,還是受到了後世的影響,覺得100畝土地太多了,這個世界的人耕作不過來,但現在他才明白,這個世界的1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