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1/2 頁)
回到汾東,張亮這個政協副主席,迅速適應新的職位。縣政協有一個主席,四個副主席,縣政協的機構設定為“一室六委”,即政協辦公室、提案委員會、學習文史委員會、港澳臺僑和民族宗教委員會、經濟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社會法制委員會,均為正科級單位,並配備了專職主任或副主任。
張亮主要分管經濟委員會,他查閱相關資料,拜訪其他同事,很快了解到經濟委員會的主要職責:學習、宣傳有關方針政策、法律,幫助委員和各界人士瞭解當前經濟建設的形勢。廣泛聯絡本委委員和各界人士,聽取他們對國家和地方大政方針及其他政策、決策的意見,發揮民主渠道作用。就國家經濟生活中的重要問題開展座談討論、專題調查等活動,向有關部門及其他有關組織提出建議等等任務。
在一般人眼裡,政協就是個閒職,張亮卻不這麼認為,他知道縣政協委員都是縣裡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集中在教育、醫療、科技、企業界以及各民主黨派的人士中,對縣裡各行各業的發展情況,存在問題,對基層的情緒表達有比較透徹的瞭解,他們提出的社情民意,政協提案,對整個縣域經濟社會的發展有重要作用。他決定在汾東政協進行一些實驗,嘗試發揮政協委員的最大作用。
張亮分管經濟委員會,政協委員主要來自經濟界,農業、工業、金融、貿易及政府機關的代表。他們平時的主要任務是參加一年一次的政協大會,提交提案,平日裡偶然反映社情民意,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工作。張亮分管經濟委員會以後,決定改變現狀,按照工作章程定期召開例會。
第一次例會,經濟委員會召開務虛大會,張亮為了讓委員們減少顧慮,鼓勵大家暢所欲言,大會決定,各位委員發言,沒有內容限定,不用交書面材料,大會只記錄發言內容,不登記發言人姓名。為了防止只講空話套話的形式主義會議,會議規定每個人發言時,去掉套話官話的開場白,只講問題,不談成就;發言有例項為證,不作假設發言。
大家暢所欲言,因為委員大多是經濟界人士,果真收集了許多營商環境中的嚴重問題。
怎麼樣把這些問題反饋給相關部門,這是需要技巧的,以前也曾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委員們提出尖銳問題,反映上去,卻石沉大海沒有回聲,漸漸的有人心涼,不肯再發真聲,獻諍言。
眾人提出的這些問題,大都是頑疾,涉及到各方利益,小縣城的各種關係盤根錯節,牽一髮動全身,前兩年進行的人事改革,是藉著前任縣委書記出事,拔出蘿蔔帶出泥,順帶把一些渣滓給清理掉了。如今要進行營商環境的徹底改變,必然會掀起軒然大波,弄不好會反噬到解決問題的人。
張亮早有準備,他提前請示曹書記,得到他的大力支援。因此張亮才敢放手一搏,他提前聯絡媒體,進行前期宣傳,營造聲勢,取得群眾的大力支援。
汾東專門召開整治營商環境的現場會議,分管領導悉數到場。張亮出其不意的把各位代表提出的問題,分門別類現場公佈。這些尖銳的問題,與當前提倡的最佳化營商環境格格不入,聽的相關領導耳紅面赤,其實他們心裡也清楚一些問題,但誰也不敢去趟渾水,只是得過且過,喊喊口號罷了。如今張亮把問題擺在桌面上,明擺著說明各部門的領導平日裡對問題視而不見,典型的不作為。
平日裡只聽表揚,沒有批評聲的領導臉上掛不住了,被點名的相關人員在心裡把張亮罵了無數遍。張亮也在心裡冷笑,他還有後招等著他們。
一週後,召開問題反饋會,張亮親自帶人督查,件件落實,整改不到位的通報批評。各大企業老闆,個體商戶、小微企業經營者都很滿意,但具體的政府工作人員反彈很大,他們平日裡習慣了管理者的老爺作風,如今讓他們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