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內閣;退而在野,也可以嚴密的監督政府,使它有所憚而不敢妄為,應該為的,也使它有所憚而不敢不為。”
宋教仁為探索全新的政治制度而奮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對中國憲政民主的貢獻永載史冊。他的死亡,有良心的中國人都曾為之感到痛苦不安。他在民初的政壇上的位置是不可替代的。這一點,也許是人們和袁世凱唯一的共識。
一身存亡,國運所關(2)
1912年秋天,宋教仁聯合五黨組成國民黨,熟悉他的人說他“頭腦明細,手段靈敏”,袁世凱支援的共和黨無法與之匹敵。宋教仁鼓吹責任內閣、政黨內閣,他認為:“以前是舊的破壞的時期;現在,是新的建設時期。以前,對於敵人,是拿出鐵血的精神,同他們奮鬥。現在,對於敵黨,是拿出政治的見解,同他們奮鬥。”他在政治上表現出倔強的進取精神,又有極強的活動能力和豐富的憲政知識。譚人風一語道破他的作用:“國民黨中人物,袁之最忌者唯宋教仁。”
這樣一個人物,對袁世凱構成最大的威脅。宋教仁辭去農林總長後,袁世凱極力籠絡他,用官位引誘他,他不買賬;用金錢收買他,他也拒收。他每天奔走於各政黨之間,發表政見,希望以政治策略,有次序地改革一切弊政,在當時獲得很大的聲望。
袁世凱許給宋教仁的官位,是總理的高位,劉揆一和範源濂等人出面力勸他就任。孫中山、黃興和唐紹儀等人也勸他接受。但他堅持政黨內閣的主張,所以堅辭不就。
袁世凱送他西裝,連尺碼都吻合他的身材,還送給他一本交通銀行五十萬元的支票,讓他自由支用。但宋教仁只取了二三百元,離京南下前夕,讓趙秉鈞將支票本交還袁世凱,還留下一封信表示謝意:
綈袍之贈,感銘肺腑。長者之賜,仁何敢辭。但惠贈五十萬元,實不敢受。仁退居林下,耕讀自娛,有錢亦無用處。原票奉璧,伏祈鑑原。
這就是宋教仁。雖然譚人風說他“英而不雄”,但他有自己的政治人格和操守,袁世凱拿出任何東西都無法收買他。他和黃興、蔡鍔一樣,有熱烈的理想,不稀罕高官厚祿。他是個“嶄新的人”,“非一般政治人物可比”,袁世凱那一套制人術,對他就像對蔡鍔一樣,根本不起作用。袁世凱便萌生了從肉體上把他消滅的念頭。
在隨後舉行的國會兩院選舉中,國民黨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宋教仁沿江東下,從長沙、武漢、安徽到上海,再到杭州、南京。一路上,他在演說中批評袁世凱政府,闡述憲政理想,言論風采,傾動一時。這樣一來,袁世凱就把除掉他的念頭變成了決心。
宋教仁這時已是眾望所歸。如果他到了北京,根據約法組織內閣,是任何力量都沒法阻止的。因此他遊杭州時所寫的《登南高峰》一詩中就有這樣的詩句:“徐尋屈曲徑,競上最高峰。”“海門潮正湧,我欲挽強弓。”雖然是寫景,抒發的卻是他胸中的抱負。那時候,大選獲勝,他組織政黨內閣,制約袁世凱,實現民主的時光,已經指日可待,所以這些詩句中洋溢著勝利者的喜悅。
宋教仁在武漢時,譚人風曾告誡他:“責任內閣現時難望成功,勸權養晦,無急於覬覦總理。”譚人風還告訴他,有秘密報告說,會黨頭目應夔丞在北京與政府做交易,領有鉅款,要他加強戒備。但宋教仁認為是“杯弓蛇影之事”。
宋教仁到了上海,陳其美也要他提防暗殺。他狂笑說:“只有革命黨人會暗殺人,哪裡還怕他們來暗殺我們呢?”許多朋友來信要他多注意安全,他都以為是過慮。3月20日,他動身北上那天,到《民立報》和記者徐血兒話別,徐血兒請他慎重防備,他坦然地說:“無妨。吾此行統一全域性,調和南北,正正堂堂,何足畏懼,國家之事,雖有危害,仍當併力赴之。”
他不相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