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頁(第2/3 頁)
棍棒呢?棍棒他們是會害怕的,他們會繼續走下去!這是一個屢試不爽的方法,保證有效。因而在解犯縱隊五十米之外不僅有一圈自動槍手的散兵線,而且裡面還有一圈僅以棍棒做武器計程車兵。落後者是要捱打的(實際上史達林同志早就有言在先)。七打八打,那些一點力氣也沒有了的人們居然走起來了!其中的一些人竟能奇蹟般地走到目的地。他們不知道這叫做&ldo;棍棒考驗&rdo;,不管你怎麼打仍是躺著不動的人,將由跟在後面的大車收容起來。這是一條組織工作的經驗。(可能有人提問;為什麼不一開始就全用大車拉呢?……可是到哪兒去找足夠的大車?馬匹從哪兒來?我國畢竟已經普及拖拉機了。況且如今燕麥是什麼價錢?……)上面說的這種遞解在一九四八一五0年依然是十分大量的。
然而在二十年代徒步遞解曾是主要方式之一。當時我還是小孩,但是記得很清楚:士兵們押著犯人的隊伍大大方方地走過頓河羅斯托夫市的街道。順便說說,那句有名的命令:&ldo;……不予警告即可開槍!&rdo;在當時的說法稍有不同,原因在於軍事裝備的差異:要知道,當時的押解隊往往只有馬刀。所以當時是這樣命令的:&ldo;凡擅自離開佇列一步者,押解隊即可開槍或刀劈!&rdo;多麼鏗鏘有力:&ldo;開槍、刀劈!&rdo;馬上就產生一把戰刀從背後劈下你的腦袋的感覺。
不錯,甚至到了一九三六年二月,還押著一批從外伏爾加地區抓來的大鬍子老頭兒們徒步經過下諾夫戈羅德城。這些人穿的是土布袍子,腳下穿著樺皮鞋,包著腳布。&ldo;正在消失中的俄羅斯……&rdo;突然間,三輛小汽車正好橫穿他們前面的馬路,汽車上坐著全俄中執委主席加里寧。解犯隊伍停下。加里寧坐在車裡開過去,他對這些人沒有產生興趣。
讀者,請閉上眼睛。聽見了嗎?車聲隆隆……。這是&ldo;澤克車廂&rdo;在鐵軌上行駛。這是紅色列車在執行。一天二十四小時,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沒有一刻稍停。聽見了嗎?水聲激盪……這是囚犯駁船在破浪前進。耳邊又傳來&ldo;烏鴉車&rdo;馬達的吼叫聲。每時每刻都有人被投入監獄、塞進囚車、輾轉遞解。這一片嘈雜聲又是來自哪裡?它來自遞解站過於擁擠的牢房。而這哭號聲呢?它是被搶劫者、被姦汙者、被毒打者的怨訴。
我們考察了各種遣送方法。我們發現它們一種比一種更壞。我們環視了遞解站,但是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甚至人們最後一個希望‐‐下一步會好一些,在勞改營裡將會好一些‐‐也是一個騙人的希望啊!
在勞改營裡將會……更壞些。
------------------
--------------------------------------------------------------------------------
下一頁
上一頁
回目錄
下一頁
上一頁
回目錄
第四章 從島嶼到島嶼
--------------------------------------------------------------------------------
還有一種遣送方式,那就是簡單地用一葉扁舟載著犯人從&ldo;群島&rdo;的某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