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第2/3 頁)
布了這個卑鄙的誹謗?&rdo;
審判長:&ldo;說出那些用腳踩扁了金袍的人的姓名來!(他們幹這種事情的時候一向是留下名片的嘛)否則法庭不能相信你所說的!&rdo;
總主教不能說出姓名來。
審判長:&ldo;那就是說,你是憑空誣告!&rdo;
剩下的是要證明總主教想顛覆蘇維埃政權。請看這是怎樣證明的:&ldo;進行鼓動就是企圖準備情緒,以便將來準備實行顛覆。&rdo;
法庭決定對總主教提起刑事訴訟。
五月七日宣告判決:十七名受審人中十一名判處槍決(實際槍斃了五人)。
正如克雷連科所說,我們不是到這裡來開開玩笑的。
再過一個星期,總主教被停職並被逮捕。(但這還不是最後結局。暫時把他押送到頓斯科伊修道院,嚴加看管,直到教徒們開始習慣於他的不在。記得吧,不久前克雷連科還表示過驚訝:有什麼樣的危險威脅著總主教呢?……不錯,當偷偷地撲上來的時候,敲鐘和打電話都無濟於事。)
再過兩個星期,文涅明大主教也在彼得格勒被捕了。他不是教會的高階官員,甚至不是任命的,像所有大主教那樣。一九一七年春天從古諾夫戈羅德時代起第一次在莫斯科(選了吉洪)和彼得格勒(選了文涅明)選舉了大主教。文涅明是一個大家都能接近的、性格溫和的人,是工廠裡的常客,在人民中和下層神職人員中頗有聲望,正是他們的票數使文涅明當了選。他不理解時代,認為自己的任務是使教會脫離政治,&ldo;因為教會在過去吃了它的許多苦頭&rdo;。正是這一點把大主教牽入了下案。
9彼得格勒教會案(一九二二年六月九日至七月五日)。被告(抗拒交出教會貴重物品)有幾十八,其中包括神學教授、教會法教授、修士大司祭、神甫和俗人。法庭審判長謝苗諾夫年方二十五歲(據傳聞是個麵包銷掌櫃)。主要公訴人司法人民委員部部務委員克拉西科夫列寧的同齡人和克拉斯諾雅爾斯克流放時期的朋友,後來是流亡國外時期的朋友,弗拉基米爾&iddot;伊里奇很喜歡聽他拉小提琴。
在涅瓦大街上,在從漢瓦大街拐彎的地方,每天都密密麻麻地站著一大群人,在押過大主教時,人們跪下來唱&ldo;上帝拯救眾生!&rdo;(可想而知,在大街上,正像在法庭大樓裡一樣,一些過分熱心的教徒當時就遭到逮捕。)在審判廳裡大部分聽眾是紅軍戰士,但是每當戴著白色僧帽的大主教進來的時候連這些人都站起來。而公訴人和法庭卻稱他為人民公敵(這個詞兒當時已經有了,這一點要記住)。
審判的氣氛一次比一次緊張,律師受壓制的狀況已經十分明顯。這方面克雷連科什麼也沒有告訴我們,但目睹者介紹了情況。法庭大聲威脅要把首席辯護人博布里謝夫-普希金本人關押起來,而這已經是當時的時尚,這已經是那麼現實的事情,以至博布里謝夫-普希金趕緊把金錶、錢包交給律師古羅維奇……證人葉戈羅夫教授因說了有利於大主教的話,被法庭裁決當場羈押。但是,沒想到葉戈羅夫對此早有準備:他隨身帶著一個鼓鼓囊囊的皮包,裡面裝著食物、替換衣服甚至還有一條小被子。
讀者會注意到,法院是怎樣逐漸地具備起我們所熟悉的形式。
文漢明大主教被控為居心不良地與……蘇維埃政權取得協議,藉此達到了使收取貴重物品法令內容較緩和的目的。他居心不良地在人民中散發自己致救委會的呼籲書(私下出版物!)。還與世界資產階級配合行動。
克拉斯尼茨基神甫,一個主要的新生教徒,也是一個國家政治保衛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