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決斷破案(第1/3 頁)
甲辰年九月二十二,安江的天色陰,細密的雨絲籠罩著整座城市。
王冬靜靜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目光深沉地望著窗外樓下的噴泉。絲絲細雨飄落,噴泉依舊噴出宛如美麗花瓣般的水幕。
辦公桌上,那份關於江底隧道汙水的案卷靜靜地躺著。
經過一天的梳理,這個案子已然清晰無比,擺在他面前,只待最終的處理裁決。
實際上,在王冬接手之前,這個案子就已經有了初步的定論。然而,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問題卻如雪球般越滾越大,愈發棘手難纏。
只因這案子背後牽扯的關係錯綜複雜,考慮到案件一旦公開可能引發的巨大影響,上級領導傾向於內部平和處理,期望能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和擴大。
可如今,這燙手的山芋莫名落到了王冬手裡。經過一番仔細核實,其複雜性遠超他最初的預期,不僅涉及到江灣區的主要幾個領導,甚至還延伸到了市裡一位領導。
他心裡清楚,這個案子絕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環境汙染問題,其背後更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博弈。
他在心底反覆權衡斟酌,腦海中逐漸勾勒出兩個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案。
其一,便是直接公開處理。秉持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鐵律原則,無論案子牽扯到何方神聖,都堅決一查到底,絕不心慈手軟,絕不姑息縱容。
然而,這樣的做法雖說能讓正義之光普照,但勢必會引起一場軒然大波,甚至可能引發官場的強烈地震,其後果不堪設想。
其二,便是藉助當前的特殊形勢。因為這個案子牽扯到京城的李家,而此刻的李家正因涉嫌重大安全問題,正處於嚴密的調查處理之中。
王冬暗自思忖,或許可以巧妙地藉助李家的情況,對涉案領導進行勸導,讓他們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從而主動請辭退位,以此達到保守處理的目的。
這樣一來,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官場表面的穩定,又能給涉案人員一個自我反省、自我救贖的機會。
王冬深知,無論選擇哪一個方案,都將是一場異常艱難的抉擇。他拿起案卷,決定將自己的想法向區委書記陳春玲彙報。
王冬緩緩推開書記辦公室的門,陳春玲正端坐在辦公桌後,神情專注地審閱著檔案。
聽到輕微的動靜,她抬起頭,目光看向王冬,輕聲問道:“王冬,是不是江底隧道汙水案有了新的進展?”
王冬微微點頭,將手中的材料放在陳春玲面前的桌上,語氣誠懇而又嚴肅:
“陳書記,我經過反覆思考,有了兩個初步的處理方案,想向您詳細彙報一下……”
他有條不紊地將自己的兩個方案詳盡地闡述了一遍,期間,陳春玲一直靜靜聆聽著,臉上平靜得沒有絲毫表情,讓人難以捉摸她內心的真實想法。
待王冬說完,陳春玲沉默了許久,緩緩站起身,走到窗前,凝視著窗外那如簾的雨幕,緩緩開口:
“王冬,這個案子牽涉面實在太廣,我們必須要慎之又慎。這兩個方案各有千秋,也各有利弊,都不是那麼輕而易舉就可以實施的。公開處理固然能彰顯正義,但引發的後果難以預測。
而保守處理,雖然能暫時平息事態,但難免會讓人質疑我們處理事情的公正性。尤其是藉助李家的事情,雖然看似行得通,但實際操作起來難度極大,稍有不慎,可能會引發更多意想不到的麻煩。”
王冬認同地點了點頭,心中十分明白陳春玲的顧慮。
他沉思片刻,然後說道:“陳書記,或許我們可以嘗試第三種方式。”
“哦?”陳春玲轉過身來,眼中閃過一絲好奇和期待。
“我們能不能與涉案的領導進行私下的深入溝通,勸其中一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