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工程隊來了(第1/2 頁)
李書記和歐陽書記一路視察完下游的水道,最後決定將大彎道的地方進行改道,重新開出一條新的河道,這樣就解決了汛期氾濫,漫堤的困擾了。工程量遠遠超過了三江口的數倍,人員調動也要加大數倍。兩處工程分開進行,但前期改道工程得馬上進行,爭取在兩個月內將這條新河道打通,第一能減小江水,施工修堤方便;第二,江水小了,更有利於加寬河道。
說幹就幹,開新河道的事情,李書記請示了水利部,水利部透過中央機關,調派部隊下來,這樣在山裡做工程,軍隊紀律比較嚴明,工程進度也大,前期還不影響工程進度。
測繪圖一出來,部隊就來到了開挖河道的工程地,立刻在周圍的山上安營紮寨,後勤部隊也跟著把生活用品送來了。
李書記回到縣裡,馬上向縣裡所有的公社下發了通知,每個公社都要抽調一半的勞力去修三江口工程。一個星期的時間,各個公社都整裝待發,趕撲三江口修護堤。諸暨市下轄二十三個公社,每個公社二千勞動力的話,就有四萬六千人,每個公社有二千五的勞力的話,就是五萬七千五百的勞力。
歐陽書記怎麼也沒有想到,最後來的人數統計達到六萬人以上。這個數目頓時讓他瞠目結舌,看著李書記高興得不知道說什麼好,一開始歐陽書記還以為再怎麼動員不超過一萬的勞力,結果李書記給他弄來了六萬多,高興之餘,卻有個問題不得不讓他為難了,這六萬多的勞力全擠在店口公社,也沒有住的地方,有些為難的看著李書記,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李書記是個明眼人,一看歐陽書記那副難堪相,就知道他為什麼犯難了。笑著說:“歐陽書記,這六萬人根本不多,如果擠在店口的話,確實是太多了,六萬人的衣食住行是個事,咱們也沒有車接送,完全靠步行,總不能離得遠遠的趕到工地做工吧,收工了還要步行回家。而且這麼多的人過江,更加不方便,這要多少條船才能送人過江呀!這不現實,這麼多人的食物用船送,目前還很吃緊,他們只能住在河堤上,打起簡易房子,支起帳篷,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修護堤的不能擠在一起,要分開成數十斷,修護堤的只留一萬人左右,挖河道的每一萬人就分十段,這樣才能一字排開沿著河道增寬下去,一直分派到彎道交匯的新河道口。”
歐陽書記聽李書記這麼一說,覺得六萬人還不夠用,但他們的食物後勤店口人民是主人翁,來往的船隻得增加。於是就說:“李書記,我叫韓老三動員一下,做一些竹筏,幫助他們運送食物吧。”
李書記笑笑,回道:“歐陽書記,咱們的後勤部,已經在三江口附近的山裡砍的砍竹,伐的伐木,已經做木筏子了,食物的事情也不用你操心,我們諸暨會每天有新鮮的蔬菜運到浮橋邊來,然後分組用筏子送到自己的工作地去!修新河道的事情你更不需要操心,那裡有部隊接手,有他們的操作流程,不能有生人進出,紀律嚴明!”
歐陽書記本來想為大家做點事,結果什麼事也做不了,只好嘆息一聲,說道:“李書記,我本想做點什麼,結果什麼也做不了,你看這都,閒著無聊呀!”
李書記笑笑說:“無聊嗎?無聊去你兒子那玩幾天,讓大家見識見識一下歐陽建的本領,我們一定要向他學習,跟他取取經什麼的,只要我們諸暨縣全縣脫貧摘帽了,我就感到欣慰了!你呢?”
歐陽書記看了看李書記,就說:“李書記的胸懷是諸暨縣,我歐陽的胸懷就是店口,只要把店口搞好了,我笑著退休也滿足了!可是我只有五年的時間了,五年後就要退休,想幹什麼也無能為力了!唉!人生這一輩子說短也短,說長嗎也長,短的短到我們三十多年如一日,什麼也沒有做出來,就有人告訴你要退休了······”
李書記呵呵一笑,問:“看來歐陽書記也很遺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