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平淮策【求票】(第1/3 頁)
霍去病在皇帝右下首入座,鼻端忽然嗅到稍許若有若無的香氣,暗忖:劉清之前在這裡坐過。
他入座的位置,下首是李廣,程不識,蘇建,而後是李敢。
李敢是李廣的第三子,家學淵源,時年尚不到四十,年富力強,生的方臉怒目,頗為威武。
再下首還有其他幾員文武將領。
對於這些文武朝臣來說,因為不知道背後的隱情,驟然聽到淮南異動,都是大吃一驚。
雖然眼下還不確定是不是謀逆,但數郡之地,聯合出現異常,實非小事。
霍去病來之前,眾臣經過激烈爭辯,意見不一。
“陛下,時下之急,是先弄清楚淮南到底要做什麼?
淮南一動,周邊郡縣隨之動作,此舉過於異常,他們為什麼敢隨同淮南行事?”
“臣以為,先弄清楚原因才好應對。”
“此值夏收之時,益靜不益動。若大肆動兵,損失過重!”
這都是文臣在說話。
從他們的角度看,情況還不清楚,絕不能直接開打,要三思,權衡利弊,不能打亂仗。
所謂秀才舉兵,三年不成,原因就是文臣大多會左右思量,機會都錯過去了。
倒是董仲舒臉色格外凝重,出言道:“對內不戰當然是好的,但若淮南有逆舉,便當果斷出兵鎮壓,越快越好。”
“夫子所見甚是。
陛下,臣想請戰,願率兵出擊淮南。區區數郡之地,臣有把握逼其不敢逞兇。”
說話的是李廣。
這位飛將軍的個人勇武,是值得稱道的,坐在那極具氣勢,如一座小山平地而起。
他心裡對淮南敢於起兵,頗有些輕視,三五郡之地,最多能聚集四五萬兵馬。他自忖有把握迅速平亂,尤其是看見霍去病來了之後,還莫名的起了些搶功的心思,所以趕緊請戰。
“呵,李將軍如此急於出戰,未戰先言勝,卻不知已犯了兵家急進的大忌。”
說話的是程不識。
兩位老將同朝為臣,多有比較,意見不和是常態。
代相李蔡看向武將首位的霍去病:“霍侯對眼下形勢有何判斷?”
在場眾人,唯獨霍去病最清楚皇帝的心思。
劉徹不想對淮南大動干戈,至少在眼下這個時間點不想。
但他又對淮南的舉動非常震怒,想給淮南一個慘痛的教訓。
最好的辦法是能壓得淮南不敢寸進,丟盔卸甲,將剛露出來的異動徵兆全都自己再咽回去。
也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且要迅速平定此事為最好。
劉徹的想法,基於幾個原因。
首先是霍去病,皇帝,衛青三人共同決定要掏匈奴老家,眼下距離預期的時間已不足一月,淮南此時動盪,若調大軍去平叛,資源,戰備,都要往內亂的戰場上堆砌,損失之大還在其次。
稍後攻匈奴的計劃,肯定會受阻,難以實施。
對外族的戰爭,才是劉徹心裡更重要的事。對淮南,皇帝很憤怒,但並不覺得是大患。
他調衛青去北關,看似是因為淮南異動,想防匈奴。但霍去病很清楚,衛青這幾日原本也準備再動身去北關,暗中謀劃兵發匈奴,做大戰前的準備。
皇帝對淮南,惱怒遠遠多過憂慮。
淮南聯合三五郡之地出現動盪,雖事情不小,但還沒到能動搖皇帝打匈奴的決心的地步。
其次是內耗,皇帝也不願意在應對匈奴的大前提下,再開內戰。
君臣二人碰了下眼神。
劉徹眼神表達的意思:朕想迅速平定淮南,但又不打大仗,去病可有良策?
霍去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