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頁(第1/2 頁)
而恰在此時(1950年6月),韓戰的爆發大大地刺激了德國的工業生產。由於世界市場秩序混亂,聯邦德國要進口大量的原材料和生產資料,使其中央銀行的外匯儲備一無所剩。德國當局不得不採取措施,直接控制聯邦德國進口物資的總量。直到聯邦德國有了自主出口權後,透過軍備和其它工業產品的大量出口,才使其經濟進入了一個高速增長時期。
1951年聯邦德國進入世界經濟市場,一年內其外匯儲備就增加了一倍。此後,聯邦德國的外匯儲備一直處於充裕狀態。
五、&ldo;馬歇爾計劃&rdo;
◆注射強心劑
事後看來,貨幣改革以及與此相關的其他改革措施,取得成功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毫無疑問,外國的援助是重要的支柱。在外援(主要是美援)支援下,貨幣改革達到了迅速推動經濟發展的目標。聯邦德國被納入了1947年宣佈而於1948年開始的美國復興歐洲的計劃‐‐&ldo;馬歇爾計劃&rdo;。
除了&ldo;馬歇爾計劃&rdo;之後,美國對德的援助計劃還包括&ldo;美國政府對佔領區的救濟撥款&rdo;,這項計劃在戰後不久就開始執行。到1950年3月底為止,美國根據這一計劃對德提供了總額達162億美元的各類援助。從1948年起,德國西佔區已開始納入&ldo;馬歇爾計劃&rdo;之中,成為第17個受援國。從此美國對西佔區的援助也逐漸變成以&ldo;馬歇爾計劃&rdo;為主。&ldo;馬歇爾計劃&rdo;主要包括三項協定:
1、1948年7月9日美國政府同法佔區的經濟合作協定;
2、1948年7月14日美國政府同美英雙佔區的經濟合作協定;
3、聯邦德國成立後,美國與聯邦德國的經濟合作協定。
根據以上三項協定,從1948年至1952年美國共向德國提供了近16億美元援助。&ldo;美國政府對佔領區的救濟撥款&rdo;主要用於佔領目的,它是一項緊急援助和應急措施,而&ldo;馬歇爾計劃&rdo;是一項具有戰略目標的重建計劃。雖然,美國政府對佔領區的救濟撥款在援助金額上大於&ldo;馬歇爾計劃&rdo;,但&ldo;馬歇爾計劃&rdo;援助的內容以交通和生產部門為側重,對工業的影響較大。所以,&ldo;馬歇爾計劃&rdo;的作用要遠大於&ldo;美國政府對佔領區的救濟撥款&rdo;。
&ldo;馬歇爾計劃&rdo;透過向西部佔領區的經濟大量輸入籌資,使得西部從1948年年中起,有可能得到重要的食品和原料。此外,馬歇爾計劃還促使鄰國日益認識到,保持、甚至增強德國經濟的生產能力,對這些國家也會有利的。
◆對症下藥
馬歇爾計劃包括的17個受援國在使用援助貸款上的做法是不相同的。資本市場正常、信貸政策自立的國家不需要把美援貸款用作投資信貸,而只把這筆資金作為一種金融手段來穩定本國的財政。這些國家要麼將貨幣儲備起來克服通貨膨脹,要麼用該援助償還戰敗的國債。缺少有效的資本市場、政府預算短缺的國家,主要把美援作為緊急投資或國家專案投資來使用,德國西佔區就屬於此類國家。
德國西佔區在管理和使用美援上有獨到之處。聯邦德國於1949年12月15日同美國簽訂了雙邊經濟合作協定。按照這一協定,聯邦德國政府確定將美援資產列為聯邦政府的特別資產。此後又於1953年8月31日頒布了《關於管理歐洲復興計劃特別資產的法令》。
特別資產,指前面所講兩項援助產生的全部對等馬克。聯邦德國政府在州際銀行開設了特別帳戶,德國政府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