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第2/2 頁)
經濟體制。到1948年中期,在佔領區中實施下列措施:
1、對重要的食品以及其他消費品憑票供應;
2、凍結物價和工資;
3、實行進出口和外匯管制,統一規定外貿商品價格;
4、所有基本材料和原料以及所有燃料實行配給;
5、企業生產的屬於配給的商品,由佔領當局統購統銷。
戰後三年裡,西佔區的形勢已經清楚地表明:統治經濟已失去作用,它根本無法促進生產和保證人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貨幣體系已幾乎解體,大量的第三帝國馬克、巨額公債和二戰後發行的佔領軍貨幣,加劇了通貨膨脹。在美、英、法三國在對德政策上取得協調一致後,全面整頓西佔區經濟體制的時機已經成熟了。
三、路在何方?‐‐關於新經濟體制的爭論
◆新自由主義學派
西佔區舊的中央統制式的經濟體制對生產和流通管制過嚴,企業主缺乏投資的願望,勞動者的勞動積極性調動不起來。這直接導致了企業缺乏勞動力,生產發展很慢,市場上一片蕭條。因此,英、美、法三個西區佔領國對德佔領政策發生轉變,以便對西佔區這種舊的經濟體制進行改革。
同時,德國新自由主義學派也為經濟體制改革作了理論上的準備。資本主義進入壟斷階段以來,傳統的&ldo;自由放任&rdo;式的經濟體制已經難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古典自由主義已經對經濟活動中的自我調節無能為力,在1929年至1933年間出現了世界性的經濟大蕭條,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週期性頻繁出現。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