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一念(第1/3 頁)
茅草廬靜靜佇立,廬內,叫‘蠻菩薩’的和尚每日虔誠誦經,那經文之聲悠悠揚揚,穿過層層雲霧與山林,彷彿帶著一種超脫塵世的力量,日復一日,從不停歇。
熊烈在這茅草廬外的慧林之中,在那棵古老而神秘的般若金剛樹下閉目修行。他雖從未見過和尚的真實面容,但那聲聲經咒卻如同一股無形的絲線,將他與茅廬緊緊相連。慧林中風勢強勁,似有排山倒海之力,然而熊烈卻心無旁騖,穩坐樹下,如同紮根於大地的磐石,在與這自然的力量抗衡中,去感悟生命的奧秘與真諦。
獅虎獸覺岸時常在熊烈和茅草廬之間踱步徘徊,它的身影在斑駁的樹影間若隱若現。每當看到熊烈沉浸在和尚的誦經聲裡,閉目沉思,它便會悄然停下腳步,臥在一旁,安靜地守護著這一方寧靜,隨後又默默回到茅草廬邊,臥於雜亂的草叢裡,彷彿它也在這靜謐的氛圍中,漸漸領悟到了一種平和與安寧。
熊烈靜靜聆聽著經文,思緒漸漸飄遠,彷彿進入了一個空靈的境界。他彷彿看到了高遠天空中飛鳥自由翱翔的身姿,聽到了遠方大海波濤洶湧的澎湃聲浪,聞到了冰山上雪蓮花純淨清幽的香氣。慧林的風輕輕拂過他的身體,此時的他,內心無比寧靜,所有的雜念、煩惱和困擾都漸漸遠去,那些曾經困擾他的心魔,曾經束縛他的人性弱點,都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他的世界變得純淨而美好,內心被一種永恆而溫暖的力量填滿。
在這一刻,他已經超脫了外物的牽絆,眼中看不到茅草廬的簡陋,看不到覺岸的威猛,看不到慧林的繁茂,也看不到萬佛堂的莊嚴,甚至忘記了自己是誰,為何會來到這裡。世間萬物在他的心中,都化作了微不足道的塵埃。而那聲聲不斷的誦經聲,卻如同綻放在內心深處最絢爛的繁花,又似來自遙遠天際的梵音,卻又如此清晰地在耳邊迴響,彷彿在洗滌著他的身心,淨化著他的靈魂。熊烈就這樣在金剛林樹下不知坐了多久,往昔的種種記憶都已模糊不清,他來這裡的目的,他的身份,都已被他遺落在了時光的長河之中。
“一念之間,花開花落;一念之中,滄海桑田;一念之下,放下執著,便得萬般自在。”一個空靈而深邃的聲音彷彿從無盡的遠方傳來,又似乎是從他內心深處響起,在這一瞬間,這聲音如同破曉的曙光,照亮了他心中那扇通往頓悟的大門,引領他走向一個更加深邃、寧靜、超脫的境界,去探尋那生命與宇宙的終極智慧和真理。
烈斂息凝神,跏趺而坐,周身仿若融於這山林的靜謐之中,物我兩忘。俄頃,其雙手之前,無中生有般地現了一本經書,封面之上,“一念經”三字筆力蒼勁,宛如蘊含著無盡的玄機,幽芒隱隱,似通三界之靈。熊烈面色沉靜似水,波瀾不驚,全然不去執念這經書的來處,仿若塵世的因果溯源於他皆為虛妄幻影。此時,他心光內照,任心之所向,輕輕抬手,那古樸的書頁隨之翻開,發出細微而綿遠的摩挲之聲,似是來自歲月深處的梵音輕吟。
但見那扉頁之上,金墨熠熠生輝,仿若星辰凝萃而成的偈語浮現眼前:“一念初起,如混沌初開,靈光綻現,諸般法相剎那紛至沓來,森羅永珍盡含其中;一念終息,恰似劫火洞燃後之虛空,諸緣寂滅,萬法歸宗,一切塵勞皆歸寂靜。當念起之瞬,此經之法義自然昭顯,一字一句皆為般若真詮,句句含藏解脫之門;待念落剎那,經文色相頓空,非經非文,亦經亦文,空不異色,色不異空,虛實交參,有無混融,方契真如之境,悟入不二法門。”這般文字仿若具有通神之智,光芒明滅間,似要將人的靈識引入那深邃無垠、浩渺難測的法界性海。
於念動念靜之際,盡顯禪意的幽微玄奧與空靈深邃,令人心魂沉浸其中,欲窮究那無盡真意,卻仿若雲深霧繞,縹緲難尋其蹤,唯感這區區數語,蘊納著超脫輪迴、橫貫古今的圓明智慧,引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