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5 頁)
的合肥(當時叫廬州),距離阜陽僅四百餘里。如果按照日行百里的行軍速度推算,大約四、五天就能到達。張俊是在1140年5月26日,即順昌之戰爆發後的第二天就接到了救援順昌的詔命,但卻在1140年6月初才令王德統軍前行。原本就心存芥蒂的王德,更是來了個標準的“緩行”,在順昌之戰結束後的第十三天,即1141年6月23日才趕到現場。
2)同1115年就參加工作的“老槍”張俊相比,劉琦是資歷比岳飛還淺的後起之秀,但卻憑藉1140年的“順昌大捷”而聲噪一時。這顆炙手可熱的新星,不僅令金兵膽寒,也令總是處於原地踏步走的張鐵山找到了“妒婦”的感覺。
3)1141年正月,金軍入侵淮西。南宋張俊、劉琦、楊沂中三員大將抱著比較令人意外的團結精神,於1140年2月18日協同作戰,竟以微弱的代價,取得了殲敵萬餘的“柘皋 大捷”。
1141年3月初,北撤的金兵佔領濠州(今天的安徽鳳陽附近)後,又營造了一個撤退的假象。劉琦對此提出了質疑:“敵得城而遽退,必有謀也,宜嚴備之”。而久經戰陣的張鐵山卻在關鍵時候犯了一個比較小兒科的錯誤,即誤信了金兵主力已經渡過淮河北撤的獨家新聞,把小劉的忠告當成了沒有什麼參考價值的耳旁風。而且為攬功,不僅嚴令自己的屬下王德部和楊沂中的人馬火速進軍,還利令智昏地令岳家軍、 劉琦所部原地待命。結果王德、楊沂忠兩支軍隊在濠州遭遇伏擊,損失慘重,尤其是楊沂中的三萬禁衛軍全軍覆沒,老楊幾乎僅以身免。(點評:軍官的愚蠢;往往是以士兵的生命為代價的。身為主帥的張俊; 在濠州之戰中犯的是“沒找著廁所,就先解褲腰帶”的“急性子”錯誤,結果使宋軍掉進了有重兵佈防的口袋裡;因此才導致“濠州慘敗”。)《宋史》中對這場戰役的評價是:“然濠、壽之役,俊與琦有隙,獨以楊沂中為腹心,故有濠、梁之劫。”
隨後,張俊、劉琦二將之間的矛盾又出現了升級版。
眾所周知,“打劫”是張家軍的傳統。可如果打劫的僅僅是一些沒有多少反抗能力的尋常百姓家倒也罷了,不僅成功率較高,而且更主要的是還能在多撈點外快的前提下安全轉移。但此次部分士兵居然抱著“不入虎穴、怎能抓住老虎孩子”的精神,比較頭暈地打到了關係單位劉琦所部,結果被劉信叔殺了十六個雖精神可嘉,卻比較傻帽的分子。
以“護犢子”而聞名的張鐵山聞訊後大怒,心想你這不是“土地爺管城隍——管得也太寬”了嗎?我入黨的時候,你小子還不知在哪吃奶呢?居然敢這樣和我叫好。於是老張讓手下兵卒和劉琦當場對質,結果小劉以身份相差太懸為由當場拒絕(琦正色曰:“琦為國家將帥,有罪,宣撫當言於朝,豈得與卒伍對事?”)。由此,老張、小劉之間蟄伏已久的矛盾從開始時互相瞅對方不順眼而比較正式地步入到了激化期。
1141年5月,張鐵山利用回單位彙報工作之機,充分發揮臉皮厚的優勢;以主帥的名義,將自己和已經成為光桿司令的革命戰友楊沂中大大地表揚了一頓,然後又再接再厲地發揮告黑狀的特長,彈劾岳飛、劉琦兩員大將在馳援淮西的軍事行動消極怠工,有偷工減料之嫌。1141年7月,劉琦被罷免兵權。雖然“重文抑武”是宋朝和平時期的傳統,但老張的起鬨無疑在其中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貼心小棉襖之謎(2)
2.與劉光世:
雖然張俊 劉光世二將都有著怯戰的通病;按理講應當成為心有靈犀(也可以叫做一丘之貉)的“病友”;但實際情況卻不盡然。
雖然二將之間的矛盾,可謂是“蟄伏已久”;雖然俗話說得好“水是有源的,樹是有根的,按理講兩個人之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