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愛臉紅的對蝦研究員(第1/2 頁)
一家三口照例在江肆年單位的派出所辦理了入住。
時間還早,林晚夏想先去研究所看看。
江肆年買了份地圖,領著林晚夏和星星坐公交去研究所。
單買紫菜苗倒是用不著去研究所,那些島城就能買到。
但是林晚夏跟雷彥軍聊起這事時,他說他送貨回來的路上遇見過一個搭車的人。
說自己是研究所的,剛剛突破了一種對蝦的人工培育技術去省裡做彙報,錯過了末班車。
林晚夏知道八十年代初,海水養殖剛剛興起,養殖技術不成熟,很多未來常見的海鮮現在還屬於養殖盲區。
對蝦就屬於盲區之一,之前屬於養不好或者養不了的品種。
弄好了,對蝦就是養殖業的下一道弄潮。
***
林晚夏順利在研究所見到了雷彥軍說的那個年輕人。
他叫謝立軍,趕上77年第一批高考,畢業後分配到市裡。
謝立軍很靦腆,看見林晚夏就臉紅,說話磕磕絆絆,但是提起海洋生物就會變得滔滔不絕。
中午,林晚夏請謝立軍在他們單位附近挑了家飯館一起吃飯。
剛開始謝立軍還低著頭不敢看人說話。
後來林晚夏請教起對蝦的問題,謝立軍頓時像變了個人,整個人從一個膽小木訥的書呆子變成了口若懸河指點江山的學者。
滔滔不絕地跟林晚夏說現在省內海水養殖都還是粗養,這樣產量太低,能精養的話產量一定會翻倍。
漁民和農民一樣,他們大概受制於出身、環境以及文化,所以在很多時候目光沒有那麼長遠。
不管種地還是捕魚都堅持一個原則:可以出汗可以出血不能出錢!
而海水養殖,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需要建塘需要買苗買飼料需要精細化管理等等。
甚至短期還賺不到錢。
這些都是漁民的大忌,所以海水養殖才一直推廣不開。
現在市面上所謂的海水養殖基本就以海帶、紫菜為主。
對此謝立軍表示:“要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就得養活物。其實貝類、海珍收穫更多。只是,目前的養殖技術還不夠好,很多經濟貝類和海珍難以大範圍養殖。但是我們研究所前幾天剛剛突破了一項人工育苗技術!就是對蝦。”
對蝦也有很多種,謝立軍說的對蝦原本不是本市產物。
確切地說不是本國對蝦。
他們研究所研究明白了進口對蝦的蝦苗人工培育,知道什麼樣的溫度什麼樣的飼料以及什麼樣的水溫和海水濃度適合這樣的對蝦。
江肆年和林晚夏都靜靜地聽著,只有星星吃比聽多,他聽不懂。
林晚夏等謝立軍說得差不多,開口邀請他:“如果我想養殖你說的這個對蝦,你能幫我嗎?”
剛往嘴裡送了一口湯的謝立軍嗆到,咳了好半天,才止住。
他下意識先看向江肆年。
一般在大事上,當家做主的都是男人。
江肆年搖頭,目光移向林晚夏,笑道:“你問錯人了。”
謝立軍先是一愣,隨即又紅了臉,囁嚅著不知道說什麼。
林晚夏不在意這點小細節,事實上,謝立軍的反應才是大部分人該有的反應。
這座城市裡大男子主義還是挺重的。
大約她跟江肆年之間認識的方式不同,職業過於懸殊,反倒是互不干涉的多。
經常是江肆年有空了會幫她,但是她幫不了江肆年。
反正,除了在床上,江肆年都特別依著她。
林晚夏給謝立軍解圍:“放心,我們家一家之主是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