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新職工崗前培訓(第2/3 頁)
夏伊依問她:“這裡面有沒有醫學上的錯誤?”
霏霏答道:“有是有,但都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美劇不像國產的醫療劇,錯誤百出,我完全看不下去。對了,推薦你看日劇《白色巨塔》,拍的很真實。”
夏伊依不再打擾霏霏看美劇,她拿著新買的日記本和以前的筆,去客廳寫日記去了。
一覺睡醒,收拾妥當,霏霏帶夏伊依先去行政樓五樓拍工作證上的照片,然後去三樓的大禮堂參加新職工的崗前培訓。
崗前培訓為期三天,今天是第一天,夏伊依第一次見到這家醫院的院長,是個個頭不高、精悍幹練的小老頭。他的發言簡潔明瞭,沒有一句廢話。估計大boss工作繁忙,沒有時間去浪費。
接著來是學唱院歌,大螢幕上已經切換到了歌詞。
什麼?這家醫院居然還有院歌?而且還是一首特別難唱的院歌!
這首院歌重新整理了夏伊依對這家醫院的認知。
醫院工會的人特意請了專業的音樂老師來教學,夏伊依和全體新職工在大禮堂學了整整一個小時,她勉強算是學會了這首調高音拐的院歌,估計睡一覺就全忘了。但她卻一點都不著急。
我現在連國歌都很少唱,更何況是院歌!再說了,反正以後都是大合唱,那就濫竽充數唄!
這次的新職工培訓一共有132人,絕大部分是醫生。夏伊依坐在一群醫生中間,表示壓力山大。他們不是碩士就是博士,你要是隻有本科學歷,估計都不好意思坐在這裡。
培訓內容基本都是針對醫生的,他們的職業發展,比如如何評職稱,醫院有哪些相關的規定。還有他們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比如遇到要打他的病人或其家屬該怎麼辦,怎麼和病人談病情和治療方案……
夏伊依聽完以後,更堅定了當初的想法:幸好我沒學醫,醫生太不容易啦!除了霏霏之前說的發表論文以外,要想升主任醫師,還必須要在國外鍍一層金回來才行,所以醫生們閒著沒事的時候,還要繼續學學英語,以備留學所需。
這樣的生活,想想都覺得累。
腫瘤科主任於教授講了醫生的責任。
其實醫生的能力極其有限,有很多醫學難題尚未攻克,有很多病人讓他們束手無策,所以醫生的職責不單單是治病救人,而是“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
於教授的病人裡有很多是惡性腫瘤患者,也就是癌症患者。如果不能治癒他們,至少讓他們最後的日子裡活的更有質量,死的更有尊嚴。
演講的最後,她說:“現在的醫生很不好當,患者不信任不說,有時候還有生命危險。可我一點都不後悔當初的選擇!當我看到我的病人痊癒出院,重獲新生的時候,那種喜悅和滿足是用多少錢都換不來的。
我上個月又收到了一個病人寄來的禮物,是她自己織的一條圍巾。她是一個癌症患者,發現的早,治療的及時,今年是她痊癒之後的第五個年頭。只要知道我曾經的病人還好好地活著,我就沒有理由脫下身上這件白大褂,因為我們對他們來說,就是生的希望。”
於教授的演講讓夏伊依對她肅然起敬。
媒體總是呼籲醫生要換位思考為病患著想,卻從來沒有提倡病患要體諒醫生的難處。其實,不管是病患,還是醫生,大家都不容易。如果彼此多一分信任,多一分理解,那就不會有那麼多的醫療糾紛了。
最後的一天培訓,兒科主任宋教授給下面的年輕醫生介紹了三位醫院裡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他們醫術精湛、醫德高尚,是每個醫生學習的榜樣。
臨近尾聲,宋教授跟臺下的新職工說了幾句題外話:“我知道醫學院有句順口溜:金眼科,銀牙科,打死不學小兒科。你們別笑,這是事實。兒科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