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李靖:直接南下奇襲伏俟城(第1/2 頁)
就在高昌、伊吾兩國使者離開東都不久,大隋發生了一件大事。
楚國公楊素病逝了,太史令袁充預言的“隋分野將有大喪”成真了。
這一世,楊素走的還算安詳,並沒有被楊廣逼著等死,而是自己心甘情願離開人世。
他是回到大興城後開始病重,陸林還派了孫思邈前去醫治。孫思邈發現楊素已經心存死志,就沒有多說什麼。
楊素看的很明白,自己只要活著,即便退出中樞也受陛下的猜忌。
所以他安排好後事以後,便放棄了活下去苟延殘喘的想法,病重了也不再積極配合治療,就等著上天把他收走了。
楊素死的那一天,正是大業二年八月底。而太子楊昭,卻沒有先他一步薨世,陸林的一顆心終於放進了肚子裡,太子再出現差池,楊廣總找不上他了。
不過楊素的死,對他打擊也是不小。一代權臣就此隕落,難免讓人唏噓。
楊廣也是非常大方的追贈楊素為光祿大夫、太尉,諡號景武,算是成全了他們的君臣之誼。
陸林與楊素的關係一直沒有擺在明面上,所以他也只能暗中派人前去大興城弔唁。
不過楊素死之前,已經安排弟弟楊約與陸林聯絡,他們之間沒有結束的承諾依舊作數,以後陸林需要楊家的力量,找楊約就行了。
楊玄感回家奔喪,他的禮部尚書之位又重新回到了老臣牛弘的身上。牛弘在開皇年間就做過禮部尚書,後來又做了太常卿、吏部尚書。
楊廣之所以這麼安排,是為了讓裴矩兼領吏部尚書一職,這樣的話裴矩在朝堂上發揮的作用就會更大,這個人楊廣用起來還是非常順手的。
而且,這也是對他出使西域取得潑天功勞的一種獎賞。
除了楊玄感回家奔喪之外,楊素的死並沒有在朝堂上發生其他波瀾。中樞大臣都在準備對吐谷渾的滅國一戰。
終於,鐵勒、高昌、伊吾三國聯軍發起了對大隋邊境的侵犯。
鐵勒的莫何可汗佯裝侵犯大隋敦煌,楊廣派將軍馮孝慈西出敦煌迎擊,雙方大軍形成對峙的局面。
就在雙方大軍對峙的過程中,大隋的三路人馬形成了對吐谷渾的合圍。
陸林的大軍已經來到了西平臨羌城(今青海湟源)。而宇文述的中軍則屯兵澆河(今青海貴德)。元壽的南路大軍則陳兵河源郡。
這時候的吐谷渾還沒有意識到危險的降臨,還在做個開心的吃瓜群眾,想要看大隋與鐵勒三國的笑話。
已經養好傷的韓世諤也來到了陸林的帳下聽令。
陸林可不想做個清掃戰場的小嘍囉。他想要試試右御衛的戰鬥力,肯定是要與吐谷渾的主力部隊碰上一碰才行。
“世諤辛苦了,上次的事我已經聽裴尚書說起,他可是非常感激你們。”陸林一上來就先給韓世諤表表攻,這次大戰勝利,他們可是功不可沒。
韓世諤謙虛的說道,“大人交待的事,我們武威鎮撫司一定不折不扣的完成。救下裴大人也是我們的職責所在,實在不值得大人再三誇獎。”
意思表達到了就行,陸林也就不再糾結這個事情,“這次我們右御衛來到了臨羌城,距離吐谷渾的王都伏俟城最近,那就一定要拿下這裡,以竟全功。”
陸林的目標很明確,那就是拿下吐谷渾王都,野戰和攻城都要一戰。
這時候李靖也開始發表自己的意見,“我們距離馮將軍的大軍很遠,中間隔著武威郡和張掖郡。我的建議是派一支騎兵繞到張掖郡,直接南下奇襲伏俟城。”
李靖用兵講究“以正合,以奇勝”的兵法深邃,奇襲伏俟城的確有很大的成功可能。
吐谷渾的大軍被鐵勒聯軍擊敗後,一定會向東逃竄求救大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