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楊廣:朕最放心的就是衛文升(第1/2 頁)
在從江都返回之前,楊廣又秀了一個騷操作,那就是命牛弘、宇文愷、虞世基、許善心等人制定輿服、儀衛制度。
南方人不是看不起北方人嗎?覺得北方人粗鄙、沒文化。
衣冠南渡之後,漢人文化從中原轉移到了江南。而北方朝廷幾乎都有鮮卑人的影子,這是看不起的根源。
但是楊廣做晉王的時候在揚州很久,對南方文化非常熟悉,再加上他自身文學造詣很深,自然對南方人的這種觀念不服氣。
那怎麼辦呢?我就從文化上讓你們信服。這已經是大業二年二月的事了。
吏部尚書牛弘便帶著眾人開始議定輿服、儀衛制度。同時,將作少監何稠改為太府少卿,具體負責修造器物
所謂輿服,就是車輿、冠服與各種儀仗。在中國古代,皇帝坐什麼車、穿什麼衣服、用什麼儀仗,那都不是隨便根據喜好來的,而是必須體現禮儀、體現文化、體現等級制度。
但是,楊廣即位以後發現,漢人原來的制度很多都丟了。現在他自己深感穿的衣服、坐的車子、用的儀仗都有鮮卑人的氣息,不能體現禮樂文明。
南方人一向以中原文化正統自居,楊廣覺得這麼一身行頭來到南方,這不是讓人瞧不起嗎?
所以,他才釋出這麼一個詔令,讓牛弘和何稠商議輿服儀衛制度,趕緊打造一套像樣的東西,送到江都來。
牛弘是何許人呢?他可是關隴集團中難得的讀書人,禮學大家,曾經修撰過《五禮》,讓他主持制定輿服制度,真是知人善任。
而何稠也是一個心靈手巧之人。他發現楊廣坐的車子只有一個車廂。
這意味著皇帝和千牛備身都在同一個空間裡,這不是貴賤無別了嗎?
於是何稠就把車廂用欄杆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千牛備身站立的地方,另一部分則抬升高度,讓楊廣坐在那裡,這樣一來,就突出了他的威嚴讓他相當滿意。
就這樣,在牛弘和何稠等人的通力合作之下,皇帝和皇后的禮服、車輦,百官在各種場合穿的官服,還有皇帝儀仗隊的行頭、器物就全部做好了。
而且,每一樣都既符合禮制傳統,又符合現實需要,還體現華麗的皇家風範,真是讓楊廣大喜過望。他就在江都招搖過市反覆顯擺,讓南方人看了個目瞪口呆。
要知道,在此之前江都也好,乃至整個南方也好,對北方人的印象就是一群粗魯的草莽英雄,就算是把南方征服了,那也只是武力征服,還是沒能收服人心。
現在可不一樣了,楊廣這次到南方來,炫耀的已經不再是武力,而是最能體現禮樂文明的儀衛制度。
這樣一來,南方人還敢再小視大隋朝廷嗎?當然不敢,更多的是心服口服了。
就在牛弘、何稠等人完成輿服、儀衛制度的時候,陸林在東都的收尾工作也基本上搞定了。
他的收尾工作是幹什麼呢?主要是裝飾顯仁宮。按照楊廣給他的旨意,那是要“凸顯皇家威儀”,說的通俗點就是要華麗美觀。
陸林這是幹了歷史上楊素、宇文愷的活。在他的精心裝飾下,這裡比東都還要漂亮。尤其是現在的天氣還沒完全轉暖,春天的氣息還不夠濃郁。
那怎麼辦?陸林便命令人把綾羅綢緞剪成葉子和花粘在樹上。一望之下,栩栩如生,整個禁苑始終一派春意盎然。
陸林不自覺的想起《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大觀園所謂的琉璃世界、珠寶乾坤,不就是這番光景嗎?陸林只負責花錢,沒錢了就朝民部尚書崔仲方要。
現在民部可是富得流油,陸林之前販賣東都房產,可是給民部送去了一千多萬錢,現在拿出來點也都是毛毛雨啦。
大業二年三月,楊廣終於從江都返回了大興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