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部分(第2/5 頁)
是這樣,恐怕明天路過的黃縣也是這樣。”李玉鳴無可奈何地說道。
朱道臨苦笑道:“不奇怪,土木堡慘敗之後,大明軍隊再也沒有挺起過腰桿,太祖以文制武的國策帶來的惡劣影響自此結出惡果,算起來至今已有183年。”
“如果歷代皇帝能夠吸取教訓,勇於變革,歷代文臣武將能夠痛定思痛,知恥而後勇,在長達183年中完全可以重振大明開國初期的信心與威嚴,不至於落到今天這個內外交困積重難返的境地,可惜啊!”
李玉鳴苦思良久:“師兄,以文制武是落到今天這個境地的根源嗎?”
這個問題實在太大,朱道臨不知如何回答,沉思良久才籠統地說道:“以文制武只是導致軍隊羸弱的原因之一,並不是導致整個國家走向衰落的根源,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
ps:謝謝77白熊大大的打賞,謝謝書友20100322大大的月票!濃重推薦天子新書《寒門狀元》,書非常好看,連結如下:/book/(未完待續。)
第三五四章 相互算計
“有段時間,我非常認同天樞閣某些歷史學家得出的結論,認為大明帝國沒落的根源在於文化傳承,在於嘴上高喊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實際上卻獨霸朝綱黨同伐異的儒家文化,這一年多來經過這樣那樣的波折,我對大明皇帝、大明朝廷和大明官場越來越瞭解,卻也越來越迷糊了……唉!”
朱道臨幽幽長嘆,深有感觸地接著說道:“就拿我們即將面對的登州平叛作戰來說吧,玉鳴,不知道你想過沒有,為何近五萬軍隊圍困登州三個多月,沒有取得任何進展?”
李玉鳴想了想,回答道:“登州城中有三萬叛軍,兼之登州城牆高大厚實,易守難攻,哪怕圍城的官兵再多一倍,一時半會兒也難破城而入。”
朱道臨再問:“如果說在江南水師的協助下,我指揮新軍三個衛一天時間拿下登州,你會有什麼想法?”
“一天時間拿下登州?這……可能嗎?”
李玉鳴不可置信地望著自己的師兄。
朱道臨點點頭:“完全可以,等水師和新軍各部抵達登州,你就能看到我如何在一天之內拿下登州,而且我不需要朱大典指揮的任何軍隊出手幫忙!”
“我想要你考慮的是,為何四路大軍圍困登州三個多月仍然拿不下登州,僅僅是因為叛軍佔據有利地形,各路大軍兵力不夠嗎?”
“三個多月來,近五萬大軍發起過幾次大規模攻城戰?”
“不用想了,我告訴你吧,只有兩次!上奏朝廷的戰報寫得激烈無比,天花亂墜,實際上兩次進攻都是一觸即退。根本沒有發生激烈的強攻和登城作戰,你不覺得這件事情非常奇怪嗎?”
李玉鳴逐漸明白過來:“師兄是說,各路大軍各懷心事,為儲存實力都沒有盡心盡力攻城?”
朱道臨點了點頭:“城裡三萬叛軍實力如何誰都清楚,除了叛將孔有德、李九成和後來加入的耿仲明的數千精兵,其他兩萬多叛軍不是亂民。就是山東地面的土匪豪強,哪怕從皮島逃過來投靠孔有德造反的3;000東江士卒,也是些為填飽肚子的散兵遊勇!”
“只要圍剿大軍採取招撫與討伐並用之策,分化城中互不統屬的各部叛軍,然後齊心協力發起攻城,哪怕損失大一些,也能順利地拿下登州城。”
李玉鳴若有所悟:“難道山東巡撫朱大人和登萊巡撫陳大人看不出各軍將領的心思嗎?”
“看出又能如何?”
朱道臨不屑地說道:“四路大軍分別為戴罪立功的山東副總兵丁思侯部7;000餘步卒、京營副總兵王來騁部12;000步騎兵、原關寧軍參將吳襄部4;500騎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