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贏不了(第1/2 頁)
那晚江生有問過愛濃就那樣當著院長的面撇下陸正平夫婦離開,她會不會有麻煩,愛濃叫他安心。
“沒事,放心。”
事實也是如此,江生等了三天也沒等來院裡對愛濃的處分,反而等到了陸正平夫婦的展覽。
他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去看看,畢竟是愛濃協辦的展覽,結果系裡直接幫他做了決定,專門組織他們的系的全體學生去幫忙打雜。
陸正平夫婦的展主要分為兩個展廳,一號展廳用來展覽兩人的作品,二號展廳則給夫婦二人用於現場演示建盞的燒製工藝。
因為是大師親自在現場燒製,難得一見的際遇,所以二號展廳第一天就湧入了很多參觀者。
學院特意徵召了陶瓷系的學生去現場幫忙,有幫忙維持現場秩序的,有做導遊幫忙講解的,還有幫大師做搬運工的,更有接受大師指導,現場勞作的。
江生作為大一新生,對於實操的部分還不太瞭解,因而被分配了門口站崗的工作,給參觀者發小冊子,指引大家進展廳看展。
閒暇時,他也會研究一下冊子上的內容,畢竟都是愛濃的心血。
冊子小小的一本,內頁卻有幾十張,裡面除了記載了陸正平和盧愛蓮的生平成就之外,還花了很大的篇幅描述了建盞的前世今生和燒製工藝。
也難怪校方會把這件事情交給愛濃來做,畢竟她是學校裡最瞭解陸正平和盧愛蓮的人,也是最瞭解建盞的人,誰也沒有她更合適了。
二號展廳的展覽內容主要分為三大板塊:坯的製作,上釉和燒製,分別為期四天、三天和三天,加上中間休息和放置的時間,總共十三天。
其中坯的製作細分為選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陳腐、練泥、揉泥、拉坯和修坯等九道工序。
上釉則細分為素燒、上釉、裝窯、焙燒等四道工序。
最後一項燒製則很簡單,就是講述對火候的把控,屆時會由陸正平和盧愛蓮分別來講解柴燒和電燒的過程。
第一天只展覽坯的製作的前五道工序:選礦、瓷礦粉碎、淘洗、配料和陳腐。
上午進行的是選礦和瓷礦粉碎兩項。
江生進入展廳的時候,正好看見盧愛蓮在與參觀者慢條斯理地介紹選礦的部分。
“展覽因為條件所限,並不能在現場給大家介紹礦石的採集方式,只能由我來口述,請大家見諒。”
盧愛蓮說著,調整了幻燈片,播放了一條窯工上山採集礦石的影片。
“業內專家多年來潛心研究,發現想要提高建盞燒製的成品率,必須選用南山村的黃白色黏土、大黎村的玫紅色黏土和後井村的豬肝色黏土三種黏土按比例混合,之後再新增少許腐殖酸適中的荒地田泥才行。”
盧愛蓮說著,一一指向身前桌案上的土繼續解說道:“後井村的豬肝色黏土含鐵量高,是建盞泥胎的主要成分,佔比在七成以上。
大黎村的玫紅色黏土只含有少量的鐵,但可以增加泥胎的耐高溫性和抗變形性,是泥胎中的第二要緊成分,佔比不超過兩成。
南山村的黃白色黏土含矽、鋁量大,粘稠度高,豐富建盞泥胎中的微量元素配比的同時,和腐殖酸適中的荒地田泥一道增加了泥胎的可塑性和可延伸性,兩種土都只需要微新增即可。”
盧愛蓮將土一一介紹完畢後,又開始介紹製作釉料的材料。
“水吉紅土和草木灰釉料是建盞釉料的靈魂,早在宋朝時期,窯工們就發現用山上富含鐵質的石英長石質石頭研磨成漿,可以用做燒製建盞的釉料,並命名為原礦釉。
現代科技研究證明,水吉紅土中的鐵質高達15%以上,而釉料的含鐵量越高,燒出的建盞就越美。
而經過業內專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