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大吳興,盧德王(第1/2 頁)
虞允文搖頭道:“王侍郎素來不與軍內來往,不知詳情。李君錫智勇雙全,若說是大宋馬軍第一人,也不為過。
他十七歲便立奇功。當時他帶著一個人,發現有一小股金兵在深山的一個山洞裡宿營,他們只兩個人就敢前去偷襲。他二人趁夜趕到山前,發現洞門口有巨石堵著。如果推開巨石,勢必會驚動這夥金兵。
李顯忠就在腰上綁著繩索,從山洞頂上的通氣孔滑進洞裡,幾乎是無聲無息殺了裡面十幾個金兵。為了不讓其他敵人發覺,顯忠在敵人的馬中留下兩匹好的,其餘的馬都砍了腿丟棄不要。二人馳馬歸營,天還沒亮。真智勇雙全奇男子也!”
王有志想,這是特種兵手段,抗金軍的偵察兵也行,於是他說:“這個還只是個人勇武,他指揮過大的戰役嗎?”
虞允文說得高興,於是接著講:“三千破五萬,八百破一萬精銳重騎兵。這樣的戰例,王侍郎覺得如何?”
王有志愕然道:“這怎麼可能?”他對李顯忠瞭解側重於現在,以往的戰績沒了解這麼細。
這兩個戰役聽起來不可思議,抗金軍也沒打出過這樣的交換比來。最強的就是他走後,密州戰役,二百來人守住了一個小土山。
虞允文得意地說:“建炎二年,官軍敗的太快,李顯忠父子被迫降金。金人見了他的本事,也非常重用。
當時西夏派兵來搶地盤,李顯忠率三千精騎大破西夏兵五萬。後來他南歸事洩,一家老小二百餘口被害。他南逃不得,只好投奔西夏,為西夏國主擒豪酋青面夜叉。
紹興和議後,他帶八百舊部歸宋。西夏國主親帥王牌重騎兵,鐵鷂子一萬多追殺,卻被他區區八百人殺得大敗。李顯忠一戰便繳獲戰馬四萬匹。
試問當今天下何人有此戰績?故本官敢說李君錫乃大宋馬軍第一人也!”
王有志暗想這樣的戰績,高全也做不到。抗金軍最多的時候,也不過繳獲一千多匹馬。更何況人家還沒有新式武器,只靠個人計謀和武藝。
於是他點點頭:“確實了得,下官聽了也非常神往。這次正好結識一下,這位大宋馬軍第一人。既然如此,此戰無憂。”
他站起來拱手說:“下官今日前來,並非只為圍剿會匪。會匪不過烏合之眾,一群農夫、織戶和兵痞,剿滅並不難。”
虞允文奇道:“那王侍郎所為何事?”
王有志道:“參謀可知北地百姓之苦?”
虞允文嘆道:“我這次出使金國,看到了一些北地百姓。多有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者,甚是悲苦。”
王有志搖搖頭:“參謀看到的大多是北地大都市的百姓,還不是鄉下百姓的生活。事實上,食不果腹衣不遮體還算好的。
下官在沂州府時,貧困山村一家只有一條褲子的也有,常年吃野菜煮草籽拌糠的也有。每年冬天,都有大量百姓凍餓而死。我和高全在那邊辦廠開礦,救濟了一些人。但終究力量太小,救不了許多。
沂州府在北地算是相對富裕的地方,即便是當地豪強,大多生活也不及臨安一個馬伕。很難想象那些北地窮的地方,百姓如何度日。北地百姓翹首以待王師久矣。”
王有志說著不禁鼻尖發酸,熱淚盈眶。這倒不是他演技精湛,而是真情流露。
虞允文十分震驚:“沒想到北地百姓竟然悽慘到這等地步,是我等有負皇恩。”
王有志拱手說:“我觀參謀是個有骨氣有本事的,不似那些苟且偷安之輩。還望參謀能與王某一起驅逐韃虜,恢復中原。”
虞允文大喜,握住王有志雙手說:“此乃某一生所願,有德義相助,大事何愁不成?”就這樣,王有志終於拉到一個重量級的盟友。
這次圍剿簡明會,他已經私下裡與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