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酒廠倒閉了(第1/2 頁)
“陽子,八毛辣只剩一瓶了,你看看這瓶金貴酒怎麼樣!”
“啊,我爺爺最愛喝這個八毛辣,二黑叔你怎麼不多進些?”
八毛辣,顧名思義,這瓶酒開始賣的時候只賣八毛錢,而且還是青花瓷瓶,外觀上煞是好看。
雖然八毛辣酒很便宜,但是卻是真正的糧食酒,在周邊幾個縣區銷售的很好。
“我也想進,但是現在廠子都快倒閉了,也沒人賣酒了!恐怕以後想喝八毛辣也喝不到了!”
縣酒廠快倒閉了?
李向陽記得酒廠在兩千年左右才破產的,最後被一個外地投資商把廠子買了。
在未破產之前,雖然縣酒廠經營不善,但是酒照賣,酒廠的人也照常上班。
難道是蝴蝶效應,由於他重生的影響,讓本來事物的發展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李向陽搖了搖頭,覺得不可能,他不是科學家,更不是什麼氣象人員,也不可能對這個世界產生大的影響,即使是小的影響,他也不會相信。
“二黑叔,你給我講講,這酒廠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幸虧你今天遇到我,不然沒人告訴你啥原因!因為我小舅子在酒廠上班,所以我知道的一清二楚。”
“因為啥事而垮的?還不是錢鬧的!本來好端端的一個縣酒廠,酒廠新廠長上任之後,屢次對縣酒廠進行改革。”
“改革,本來是一件好事,如果酒廠的工人樂意,縣政府也會支援!”
“開始時,酒廠廠長在全國評酒會上遇到了一個香港投資商,費勁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人家拉回到縣城。”
“經過縣政府的同意,酒廠廠長和香港投資商達成了投資協議,各家出資一半,成立有限公司。”
“在簽署協議時,那個香港投資商提出一個要求,要求縣酒廠先把出資款交上來,由人專門管理,等正式簽署協議後再存入銀行。”
“當時,酒廠廠長和廠裡的大部分幹部都同意了,把工廠籌借來的二十多萬和一些酒廠個人的投資款都交給香港投資商指定的人專門看管。”
“哪知道協議簽署後的第二天,香港投資商和那個看管資金的人都跑了,最後公安局立案了,而且還把酒廠廠長和酒廠的幾個幹部都抓起來了。”
“現在酒廠沒人管了,人心也散了,廠裡到處都是要帳的人,銀行的人在酒廠駐紮著,而且酒廠的工人也到政府門口去鬧了!”
原來如此!
什麼香港投資商,這不是一個騙子嗎?
八九十年代,中國正處於改革開放初期,各地政府都在大力倡導吸引外資,而一些不法分子,正好鑽了招商引資的空子,在全國各地騙取投資款,甚至非法集資。
這種投資商攜款潛逃,而各地政府人財兩空的事情,在中國內地已經是屢見不鮮了。
任何有點經濟頭腦的人一眼就看出這件事有貓膩,但是酒廠廠長還是相信了假投資商的花言巧語。
“酒廠裡還有酒嗎?”
“當然有,酒廠的儲存倉庫建的很大,估計儲存了四五十萬瓶酒,不過都被銀行給扣押了,聽說拍賣了要先還銀行的錢,但是酒廠的工人不答應,如果酒廠的酒被拍賣了,拍賣的錢再被銀行拿走,那他們的工資怎麼辦?所以銀行的人和酒廠的人都在酒廠內耗著。”
“四五十萬瓶酒?”
李向陽沒有想到一個縣酒廠竟然儲存這麼多的酒,即使被拍賣了,也能賣幾十萬元。
“按你這麼說,酒廠並不窮呀!”
“幾年前,縣酒廠可是全縣的納稅大戶,生產的糧食酒還榮獲過什麼博覽會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