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籌備建國(第1/2 頁)
處決叛徒之事,暫時告一段落。
雖說一口氣殺了七千多人,但郭洺心裡卻並不感覺暢快,反而有一種深深的憂慮,擔心自己殺人殺成了習慣,將來會變成朱元璋那種暴君——
說到底,他的靈魂終究還是一個現代人,沒有經歷過古代梟雄那種惡劣的生存環境,無法真正做到漠視他人的生命,百分之百自私自利。
帶著這種矛盾的心態,郭洺一連幾日都精神倦怠,處理政務也力不從心。
這日早朝結束,郭洺派人把李善長、劉伯溫請到自己的書房,先是與二人討論治國理政的方略,接著話鋒一轉,談到了幾天前處斬案犯之事,長嘆一聲道:
“兩位先生,本國公迫於無奈,一口氣處死那麼多人,心中總覺得如鯁在喉,你們以為,此事我做得對還是不對?”
郭洺本以為李善長和劉伯溫都是文官,肯定會勸自己少造殺孽,卻沒想兩人聞言,竟然異口同聲道:
“上位做得沒錯,其他有罪的官吏,可以酌情寬恕,唯有對付那些謀逆之臣,絕對手軟不得,一定要殺一儆百,嚴正典刑。”
見郭洺表情呆滯,李善長出言開導道:
“上位,臣與你相處日久,知道你向來有仁者愛人之心,但有的時候,為君者必須殺伐果斷。”
“那些叛臣哪個不受上位厚恩,每天過著榮華富貴、錦衣玉食的日子,他們的家眷自然也沒少沾光。上位處死這些人,上應天道,下順民心,就是後世史家議論,也不會認為有什麼不妥,這點上位儘可放心。”
劉伯溫微微頷首,接過話道:“李大人說得不錯,那七千人死便死了,主公實在不必介懷,應該把目光放在當下。”
“如今兩浙、福建、江西,江南、淮南諸地,幾乎都歸順了主公,主公應該趁此時機,建國稱王,而後養精蓄銳、伺機而動,待到時機合適,立刻出兵平定四方。”
早期追隨郭洺的文武群臣,皆稱呼郭洺為上位,只有劉伯溫特立獨行,一直以主公相稱。
“稱王?”郭洺聞言,思忖片刻,有些猶豫道:“如今胡元未滅,北方有劉福通,川蜀有明玉珍,廣東還有邵宗愚、何真,廣西有也兒吉尼,雲南有把匝剌瓦爾密,現在就稱王,會不會太早了些?”
郭洺來自後世,對那道著名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一直深信不疑,所以哪怕現在他的實力,已經遠遠甩開同時代的一眾諸侯了,卻還是以吳國公自居,並未想過稱孤道寡的事。
見郭洺心存疑慮,劉伯溫搖頭道:
“主公,眼下胡元在南方的勢力,除粵、桂、湘、滇、黔幾處貧瘠之地,尚有殘存,其他的地方几乎全部肅清,主公現在南面稱王,有何不妥。”
“至於邵宗愚、何真、也兒吉尼之輩,全都是癬疥之疾,不足為患。主公想平定他們,簡直易如反掌。”
“不錯。”李善長贊成劉伯溫的提議,邊撫鬍鬚邊道:“想那韓林兒、徐壽輝之輩,當初率領蟻賊,剛拿下幾個州縣就敢稱帝,上位現在的勢力是對方的幾十倍,難道還沒有資格稱王嗎?”
稱王建國,龍飛九五,這是多少普通人夢寐以求的事。郭洺聽到這裡,心中不覺意動。
李善長、劉伯溫看出他的想法,趁熱打鐵,繼續勸說道:
“眼下上位只自稱國公,麾下的將士們,爵位封到頂,也不過是個侯爵,名分大義上,終究是矮胡元朝廷,還有那些草頭王一截。”
“說得對,主公若能在這時候稱王,大夥的官職便能跟著水漲船高,大家計程車氣,必會更上一層樓!”
郭洺聽到這裡,終於被兩人的話打動了,嚥了口唾沫道:
“好!既然如此,即日起某家便正式稱王,國號大吳,建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