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江都(第2/2 頁)
舵主”,如今早已是漕幫的幫主了。
“能和官府、商盟分庭抗禮,這漕幫幫主,大機率也是一位宗師。”
“江都之繁盛,果真遠非常平能比的。”
張耀感慨一聲,低調的付了錢,起身離開了茶館。
三大勢力的明爭暗鬥,還有那高高在上的宗師,都和他沒有關係。
他來江都,只是想當一個普通的老百姓,過上一段安穩的歲月,以等待身軀孕育出武道真氣。
…………
半個月後。
江都的東邊城區,跨過陵江橋的新河街上。
“這地方不錯……”
張耀在醫館前後轉悠,打量著新買下來的地方,露出滿意之色。
他盤算了幾日,決定在江都中當個郎中、開館坐診,畢竟他除了武道之外,也就只有醫術還算不錯。
這一處醫館,也是他打聽了幾天後,親自上門洽談,從一戶富商的手中買下來的。
醫館是多年的老字號了,只是後輩子孫沒人學醫,都經商做生意去了,等老人故去之後,也就空置了下來。
“標準的前堂後院,前面用來接待病人,後面是生活區域。”
“這裡的藥櫃、藥秤、藥碾都儲存的不錯,再買一點銀針、脈枕之類的,備足藥材,就能開業了。”
張耀考察了一番後,當天就去採買置辦,聯絡藥行商議合作,準備開業。
他從客棧搬進醫館後院,一連忙活了好幾天,附近的街坊鄰居,也都知道了一個新來的年輕大夫,買下了“仁壽堂”,籌備著開業。
雖說混了個臉熟,但眾多街坊鄰居的態度,還是比較冷淡的。
畢竟開館坐診,是個講究名聲和口碑的,所以越老越吃香,張耀的面孔太年輕,很難讓人相信他的醫術有多高明。
但又過了兩天,情況就發生了變化。
張耀籌備的差不多了,便在幾次閒聊中,透露了想要招收兩個學徒的打算。
一時間,不少街坊就變得熱情起來,甚至還主動來給他幫忙,目的就是為了向張耀推薦自家的子侄。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十來歲的年紀,已經算是個勞動力了。
當學徒工,可是能學本事的,絕對算是好去處,至少比將來去碼頭扛包,或者在江上討生活要好多了。
最終,張耀簡單的考校了一番,從十幾個少年中,選中了為人比較機靈、幹活最乾淨利落的兩個。
兩個少年郎,都是十四五歲的年紀,一個叫錢貴、一個叫陳友福。
他們對於張耀能挑中他們,顯得驚喜不已,得知了一個月還有二錢銀子之後,更是感激涕零。
他們的家人也是千恩萬謝,還要請張耀吃飯,不過被他婉拒了。
當天傍晚,等阿福、阿貴,賣力的幹完了一天的活之後,張耀叫住了他們。
“阿福、阿貴。”
“我有一件事要問你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