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第1/2 頁)
英宗看著太后臉色:皇娘息怒。兒臣都當了多少年皇帝,宮中的是是非非,難道還分不清?皇娘又何必生這份閒氣?
孫太后:太祖爺立有內官不得幹預朝政的遺訓,還在奉天殿前鑄下御牌,警示後世,皇上難道忘了嗎?
英宗終於忍不住了:兒臣當然記得,太祖是立了內官不得幹預朝政的遺訓,可打成祖皇帝靖難起兵,平定天下,內官立下不少大功,成祖皇帝對其另眼相看,加以重用。成祖皇帝文治武功,兒臣最為欽佩。皇娘,兒臣以為,對內官也不可一概而論嘛。
孫太后:你倒比哀家在理了,搬出成祖皇帝來壓哀家。
英宗:兒臣說了,兒臣最仰慕的是成祖皇帝,他老人家重用內官,兒臣又有何不可?再說,這內官是皇家最親近的人,要令他們好好替朝廷出力,就不可對其另眼相看。
孫太后恨恨地:好,哀家問你,這王振對你到底有何恩德?讓你如此寵信,言聽計從。
英宗:兒臣打從小就由王先生照料長大,兒臣眼裡,他就是兒臣的親人。皇娘,兒臣……兒臣小時候真是好寂寞啊!
孫太后沒料到英宗說出這種話來,倒怔住了,良久無語。
英宗已動了感情,眼前不由浮現出小時候王振帶養他的情景。
小英宗被抱在王振懷裡,正在哭鬧。
王振拿出一隻撥郎鼓逗他,小英宗聽到咚咚的鼓聲,被吸引住了,很快破涕而笑。
小英宗騎在王振身上,&ldo;駕駕&rdo;吆喝著,王振趴在地上,學著馬兒的樣子爬動。
小英宗樂得咯咯直笑,王振則累得汗流滿面。
那隻撥郎鼓撲通一聲從王振懷裡掉到地上,王振忙撿起來,心疼地擦去上面的灰塵。
小英宗一把搶過撥郎鼓,搖晃著:咚,咚,馬兒馬兒快快跑,咚,咚――
王振賣力地在地上爬動,膝蓋上磨出了鮮血。
小英宗跟著王振,在搖頭晃腦地念書: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王振換上一副為師者的威嚴面孔,小英宗昂著腦袋,認真背書: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英宗回憶著這些場景,眼眶濕潤了:王先生對朕的恩德,朕不會忘,也忘不了。他侍朕呵護有加,又有十年輔政之功,既是朕的師尊,也是朕的首輔,是以朕一直稱他為先生,除了一份親情,更多了一份崇敬啊!
二 疑難重重(10)
孫太后慢慢抬起頭,嘆了口氣,痛心地:唉,哀家真是沒想到,你還有這份心思!
英宗:皇娘能讓王先生自小照料朕,朕得益匪淺,感激不盡呢。
孫太后緊盯著英宗,搖搖頭:說起來,也得怪哀家,哀家這些年看你已長大成人,希望你能多處理些國家大事,不料卻讓王振鑽了空子,現今他羽翼已豐,再如此下去,那是後患無窮了!
英宗吃了一驚:皇娘是想除掉王先生?
孫太后:哀家已想了多時了。當年你剛登基,太皇太后在世,就看出王振不是個好東西,有一天,太皇太后把王振召到宮中,要逼他自盡,是你跪在地上為他苦苦哀求,太皇太后見你哭得可憐,心一軟,放過了王振。沒成想如此一來,還真留下了禍害。這一次,哀家無論如何……
英宗撲通跪下:皇娘――
孫太后擺擺手,恢復了威嚴:哀家知道,皇上你長大了,哀家多嘴,入不了聖聽啦!不過,哀家得告訴你,現今還是哀家聽政,容不得王振胡作非為。
英宗委屈地站起來:皇娘,朕不是都聽你的了嗎?安撫流民,著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