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第2/2 頁)
該就是給他道歉了。
果不其然,下一瞬,聞秋小心翼翼的聲音響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下次我會小心的,你別罵我。」她低下頭不敢看他,那副委屈的樣子,好像一個不小心做錯事的小孩子。
和以前一樣,她還是會在受傷的時候把自己藏起來,害怕被人發現。
以前,聞秋也有幾次不小心弄傷了自己。切菜切到手指,摔倒磕到膝蓋,扎到手,扭到腳,但不管是哪次,她都只會把自己的傷處遮起來不想被人發現。她從來不會因為傷口的疼痛而哭泣,但卻會因為被他發現受傷而小聲抽泣,還會一邊流淚一邊說她知道錯了,讓他不要怪她。
心疼都來不及,他怎麼捨得怪她?又怎麼捨得罵她?
他覺得聞秋的這種反應可能和她的病情有關,還專門去問了簡尋,簡尋說這是受到她從小所受的懲罰式教育的影響。
總有家長試圖用嚴厲的責備和懲罰來控制孩子,以期來讓孩子變得堅強。當孩子受傷時,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安慰,而是批評。
「你怎麼那麼笨,還會摔倒!」
「怎麼回事,削個蘋果還會削到手!」
「怎麼又把自己弄成這幅樣子,真是一點都不讓人省心!」
「……」
久而久之,這類孩子就會變得不自信,沒判斷力,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自我認同度和自尊感降低,甚至有強烈的恥辱感和被拋棄感。
而聞秋,她就是在這樣的懲罰式教育中長大的。
簡尋說,聞秋很小的時候就得做家務,洗衣做飯,但又因為年紀小經常在切菜的時候切到手,這個時候媽媽就會狠狠罵她一頓。明明切到手指已經很疼了,但她還得挨罵,被罵到連心裡都疼,有時候被罵哭了,媽媽還會把毛巾塞到她嘴裡不讓她哭出聲……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