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1/1 頁)
據西方通訊社透露,美國海軍陸戰隊和海軍爆破組也登上了大陳島,幫助島上的國民黨軍隊進行所謂的“堅壁清野”破壞活動。他們破壞了大陳島上的水庫和水井,炸燬了所有不能帶走的漁船。島上的醫院、學校、廟宇都被焚燬。在國民黨軍遺留的防禦工事、居民的住房、菜地、稻田中,密密麻麻地埋下了無數的地雷。據後來負責掃雷的解放軍工兵部隊統計,2月13日至21日,他們在大陳島上共掃除地雷7497個,僅在中正中學的操場上,解放軍工兵就挖出了43顆美國製造的M14型地雷。
從2月8日起,至2月12日,大陳、漁山、披山等島嶼的國民黨軍萬人和被劫迫走的居民2萬餘人,分8批全部撤退到了臺灣。這些和平居民是被持槍的國民黨兵們押著離開故土的。
蔣經國是最後一批撤離大陳島的,江南在《蔣經國傳》中對其撤離大陳島時的淒涼情景作了這樣的描述:
撤離前,經國自太昭艦上帶下一面國旗,舉行升旗儀式。經國強自鎮靜勉勵大家:“不要難過,不要失望,此刻我們要下決心打回來。”然後,他悶悶的領著沈之嶽、劉毅夫等,走遍了大陳街道,愴懷不已的到了海邊。
守將劉廉一後來在兵艦起錨前,悽然地說:“什麼都完了,落一場空!”經國沒有表情。
“一江山”戰役,大陳撤退,雖沒有五年前海南、舟山那麼令人震撼,卻因而譜出“反攻無望論”的淒厲樂意,誰再相信蔣先生“我帶你們回大陸”的鬼話呢?
2月8日,蔣介石為撤退大陳島軍隊發表了《告海內外*》稱此舉為轉移兵力,增加臺、澎、金、馬諸島的防衛力量,配合新戰略,避免無謂犧牲。
人民解放軍根據隔海觀察和情報偵察發覺大陳島敵人在撤逃後,立即派出部隊進佔浙江沿海諸島。2月8日至14日,浙東前指所屬部隊先後佔領北麂山、漁山、披山、大陳諸島;2月22日,解放軍出動飛機轟炸南麂山島,島上的國民黨守軍於2月25日倉皇逃竄臺灣,第二天,解放軍進駐南麂山島。至此,浙江東南沿海島嶼全部解放。
1955年11月5日,毛澤東主席偕*中央政治局其他首長在上海視察黃浦江時,乘坐“港申”號輪船。他對參與指揮過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的彭德清副司令員說:“一江山登陸作戰,打得很好!我陸、海、空三軍首次聯合作戰是成功的!”
的確,這次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標誌著我軍現代化作戰樣式的發展和戰鬥力的提升,是我軍戰史上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里程碑,也是迄今為止我人民解放軍在解放國民黨統治地域的大進軍中,與國民黨軍進行的最後一次具有戰略意義的決戰,解除了國民黨對東南沿海的威脅,砍掉了臺灣的手腳,戰後形成新的臺海格局一直延續至今。它換來了浙江沿海的和平,昭示著祖國的統一。老一輩軍事家的雄才大略和他們所創造的經典戰例,以及那些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和平而獻身的先烈們將永載史冊。
同樣是在這一年的11月初,我軍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抗登陸演習在與一江山島南北遙遙相對的遼東半島舉行。這次以葉劍英元帥為總導演,粟裕、鄧華、陳賡、甘泗淇、蕭克等為副總導演的大規模軍事演習,將星雲集,投入部隊甚多,吸取了我陸、海、空三軍在一江山島首次聯合登陸作戰的成功經驗,模擬了在敵人使用原子彈、核彈、化學武器情況下,進行海上、水下、空中攔截和抗登陸反擊,使我軍指戰員對核化條件下的戰爭有了形象直觀的認識,也有了近似實戰的現代戰爭經驗,提高了高階指揮員和司令部機關的戰役組織指揮能力,在我軍歷史上又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EXC')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